.7.21日岳师中十三班毕业师生合影。(照片由万事无忧提供)
岳阳师范,遥远的记忆
文/郑降霄
岳阳师范是我童年的回忆,我的童年就是在那里渡过的。岳阳大记者刘衍清先生《乾明寺街“盛产”大学生佼佼者和文化、教育界精英》一文、岳阳历史作家刘燕林女士《城南印记》一书已有不少描述,我这里就不重复了。
年我父亲郑伯魁由湘潭地委指派由湘潭一中调至岳阳师范当代校长(当时岳阳属湘潭地区管辖,支援岳阳)。日后我记得岳阳工程公司湘潭人特别多,都是那阵风吹来的。我们几姊妹和母亲都随父亲一起来到了岳阳,屈指一算,已近七十年,算老岳阳了。
在我的印象中,岳阳师范的布局十分合理,设施都很齐全。
校门进去一条石板小路通教学大楼,石板路往右通往食堂区,食堂与大楼中间有一口大井,井水十分清澈!食堂往东靠围墙处种了些蔬菜和花草。
石板路往左,是四个简易篮球场。球场靠围墙处是公共澡堂,公共厕所。
教学大楼的后面朝南处是运动区,有一个标准篮球场和排球场,有沙坑,单杠、双杠。
运动区的东边是大礼堂,礼堂很大,一边是高高的舞台(主席台),舞台下是室内标准篮球球场,据称是岳阳当时惟一室内球场。篮球架从天花板吊下来的,不影响台下看主席台的视线。我记得最清楚的趣事是县里的干部大会都在这里召开,会议的干部也在这里就歺!
当时我家的保姆等干部吃完饭后就拿着大碗去那里拿剩下的大鱼大肉,给我们打牙祭。爸爸回来讲了保姆,但我们那能干的保姆也不听我父亲的,还是偷偷地去拿。那几天是我们姊妺最开心的日子。
走四五级麻石阶梯,到达教学区平台。右边是二层的办公楼,左边是三栋教室,其中有一栋是二层教室。教室南边是一个小型田径场,环形跑道米左右。田径场东边围墙有一个小门,直通岳师附小。
教室和办公楼中间是一条二十几级的麻石阶梯,走到上面,是学校的第三层平台。右边是学校的花园。左边是几栋小洋房!
再往上走三十几级麻石阶梯,就到了学校的最高处,只有一栋小房子,大约是学校广播站。其余空地长满杂树杂草,面积有一个足球场大。
医院,沿着篙草丛中的一条医院。医院的子弟去岳师附小读书,先走这条路进校园,再走东边小区到附小。
空地东边建有围墙,把铁路家属区阻隔在外。虽说铁路家属区在学校底下5米之距,但铁路子弟“无知无畏”“无所不能”。围墙经常损坏,我们师范的小孩和下面铁路家属区的顽童经常发生小摩擦,有时还有流血事件!
岳阳师范留存在我脑海中最深刻的印记就是那座金碧辉煌的教学大楼。这是美国传教士海维礼一家年为岳阳建起了这座伟大的建筑,典型的欧美式风格,在岳阳这座小城堪称宏伟壮观。每当黄昏,夕阳映照在金色的屋顶,闪耀着五彩斑斓的光彩,令人浮想联翩……
年美国传教士海维礼所建教学楼
(图片刘燕林提供)
大楼的下层是二米多高的地下室。各面都有通气窗!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座的防潮功能如此好。有一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发现一个通气窗坏了,我们好奇的爬了进去,里面好大好大,也干净,到处是装修后留下的大大小小的木板,令人称奇的是几十年,没有一块腐烂的,里面冬暖夏凉。
我们经常到大楼玩耍,最多的游戏是工兵捉强盗。整栋大楼的地板,楼梯,门窗,桌椅都用顶级木材做工十分精细。在里面生活,学习特别舒适,由于二米高的防潮地下室,所以整栋大楼几十年过来仍然光鲜亮丽!
令人感到十分痛心的是,这么一座大建筑,历经军阀拉据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十分完整地保存下来(美国传教士的作用),而解放了,和平了,这么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却在我们手中消失了,要是当时有了现在国家的保护意识就好了。我想海维礼夫妇在天堂看到他的得意之作不见了,一定会泪洒天堂!
在那美丽的校园里,那四栋欧美风格的精致小洋房也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小洋楼只有一层,但有一米高的防潮层,加上建在学校南边的高坎,显得很高。每栋小洋楼有四套住房,有单独的石台阶入户。每套房内面积四十多平方,进门是门厅(兼客餐厅)在中间,两间卧室在两边,还有两个小间,稍大一间作厨房,小间是厕所。设计合理,装修简约适用,实木地板配上实木家具。校领导和有家眷的教师有资格在小洋房居住。享了几年洋福!
现在我到天宝吃龙虾,近在咫尺的岳阳师范我从未进去,那怕看一眼,我都没有,因为这里带给我童年的快乐与美好,我不愿他打碎这一切。
正如刘衍清在他的文章中所写到的岳阳师范广纳人才,人才济济,我在校园里感受更深!童年的我看到身边这些泰斗级的大师,敬佩不已,他们散发的个性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几十年过去,我仍清楚地记着他们的大名:文家驹、秦振铎、方荣汝、柳畅怀、帅万宁、冯治生、王理煌、杨明炎、刘孚光、付兴、郑兆起、袁琪、杨成恺、陈观森、何伯素、周约翰……
贞信女中教学楼(图片刘燕林提供)
在五十年代,岳阳师范最轰动的新闻就是音乐大师付兴夫妇的到来。男的英俊潇洒,女的光彩照人!那不一样的服饰,那浪人的发型,典型的小资产阶级的浪漫情调!二人手牵看手,好多人都转过了头,眯上了眼,太迷人了,太性感了!围观的师生,外面的男男女女,围了好几层。
当然更迷人的是付兴夫妇的优美歌声!那些年,城里的,学校的青年人都学他们的服饰,发型,更多的学着他们的歌。他俩给学校,给小城带来了青春,欢乐,歌声!这对音乐夫妇也没辜负岳阳人民对他俩的喜爱,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岳阳。
当然我更忘不了童年的小伙伴!我们在岳阳师范这美丽的校园,一起玩球,捉迷藏,踢房子,打弹珠,滾铁圈,玩泥巴…玩的不亦乐乎,玩的没按时回家吃饭!
童年的记忆里是稚气的笑脸,开心的欢乐……我记着你们的名字:方诚之、方一之、杨一九、杨蓓蕾、杨枝洒、周自龙、文亢文、文艺文、帅白、帅方、冯见见、柳小平、柳海平、付力田、刘国珍、刘美美、付力田、许伟文、许建文、王小玲、王文、文洛文、文艺文、郑仙、郑莉……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可喜的业绩!我为他们骄傲,自豪!
父母调动,孩子长大,参加工作,各奔东西,我与小伙伴们失去了联系。什么时候我们也建一个群,岳阳师范子弟群,聊聊童年的趣事,聊聊现在的晚年乐趣……
想到这里一个小伙伴的名字跳入我脑海,秦见来!他是个十分聪明的人。八十年代初他大学毕业分配在岳阳大学当老师。因表现优秀由学校推荐到美国一所大学交流,一去就滞留美国,一时成为轰动岳阳的大新闻!听说他现在一家都在美国!
时代不同了,政策也好了,聪明的见来,你是我们小伙伴中胆子最大的!什么时候回来,大家一起聚聚,好吗?
写于庚子年立秋
作者简介
郑降霄,湖南湘潭人。小时随父亲迁入岳阳,是知青一代。曾先后当过工人,乒乓球教练,外事办旅游局外宣负责人。岳阳国旅总经理,喜爱文学摄影等。
巴陵老街读者留言选录
1·文亢文
以下是文家驹先生的女儿文亢文的一段文字,转给大家看看。(秋水)
你转发的聊天记录、郑降霄发的文章我看了几遍,看后久久不能入睡,很想写点什么又不知从何写起,有些事也怕记忆不清故未动笔。我父亲年调入岳阳一中任副校长,年调岳阳师范任校长。他调入师范我家就住在那栋‘‘高大的美式洋”中。房子建筑宏伟,有三层楼,还有阁楼养了鸽子,地下层有两米高,地板是红色实木地板。楼房前面有一处防空袭建筑,钢筋水泥做的足有两米厚,大概能容二十多人。学校后山还有一栋尖顶小洋房,另外有两栋平房也是西式建筑。这就是原来的美国人办的贞信女中。后来师范发展又建了教学楼,办公楼,花园及练琴房。当年的岳师是湘北名校,汇集了秦振铎、柳畅怀、方荣汝、冯治生等一代名师,学校盛及一时。她带给我很多童年的快乐时光,也留下泪水和痛苦浸透的日子的回忆。文革前的岳师是真正的素质散育,除语数等,音乐,美术,书法都是必修课。学生能文能武。每天课余活动,打篮球,排球羽毛球,练单杠双杆跳远的学生布滿校园角角落落。练琴房每天都飘来歌声,琴声。师生组成的岳师文工团和一中文工团相呼应,为市民带来最好的文娱生活。学校排练巜集体农庄舞》,母亲和帅万宁老师演奶奶,爷爷,方一之和帅方演小朋友,其余是年轻教师演庄员。那欢乐的旋律我至今记得还能吟唱。付兴老师是郑州音专分来的,他和刘麦的父亲,刘作揖老师,钢琴和二胡合奏的《梁祝》,晚间在琴房上空漂荡,宛如天籁之音。小时侯父亲多次带我去琴房玩过,那情景终生难忘。刘老师是著名的音乐家,后来调武汉音乐学院任教。岳师的子弟大点年纪的如我姐姐文励文刘国珍等上了大学,我们上下年纪的在那特殊年代命运坎坷,埋没了才华。当然也有不少子弟后来通过努力乜卓有成就。秦迠来是岳阳大学公派赴美交流学者,去美后与同去的女同事结了婚,抛弃了家庭。好象后来一直未回来过?对他我不予评价。我父母在岳阳l师范住了二十多年。七八年我父亲调岳阳师专任校长才离开。年我去过岳师,今岳阳市三中,在校园游览老建筑己荡然无存,不免有种失落感。但耳边又仿佛响起了琴声,歌声,又仿佛看见满操场锻炼的师生。
2·吕国梁
郑降霄先生《岳阳师范遥远的记忆》一文犹如心中,此文把我儿时童年往事勾连入目。常言道:“抽刀斩水水更流”,时光就是这样,流向远方不回头,时光留不住童年岁月,但童年的趣事仿佛就在眼前。童年是最美好的回忆,也是人生中一种最美好的精神寄托。他的心灵洁白无暇,就像一张白纸任你绘画,那单纯小脑无忧无虑。
“岳阳师范”地处市中心,背靠原“医院”和“岳师附小”,一墙之隔,出校大门是乾明寺街,上通羊X街、下通梅溪桥街、对面是建没电影院。虽说乾明寺街不是那那么宽敞,但这地方就像岳阳的文化娱乐中心,我们的文化前辈们就在这里辛勤耕耘,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不少桃李。岳阳师范师资力量十分雄厚,如前任校长教育家郑伯魁老先生、有名气的教育家文家驹老先生、满头银发全省有名的体育教授、杨一九父亲杨老先生、文雅致致的音乐导师付兴老先生、我的语文导师教育家何伯素老先生等!他们都是文坛风云优秀前辈。还有校园培育出来的我市有影响力原市领导人:陈白玉、黄甲喜等等。
前辈们工作在这文化摇篮里,培育了桃李一园又一园,这些优秀可敬的前辈大部份离我们远去,但他们博大的才华毫无保留留给了后人,他们是千古流芳辛勒园丁人。
岳阳师范也算是全省有名的园丁之家了。
随着时光的流失,我们的下一代对“岳阳师范”,已基本渐行渐远了。但在我的记忆中,有件很有趣的事一直在我脑海中;记得校园内一栋有特征的教学洋楼,是美国人当年建造的教学楼,离现在将近一百多年的历史。童年时代的我经常去那地方玩耍,特别是那栋洋楼地下室,很好玩,我也好奇,那地下室很干燥,不潮湿,也很干净,而下面大部分是用麻石水泥构建而成。我们每到星期六放学把作业做完,等到第二天就和小伙伴们在那里一起玩耍。
记得有一年放暑假我和几个小伙伴在地下室躲梦家,(捉迷藏)我躲藏一个靠窗边地方隐蔽起来,这处光线也好,刚藏好,一阵凉爽的风儿吹过来,我就坐在那儿不想动了,觉得这儿好凉快、好舒服!我靠着窗户享受夏日凉爽的风儿,不知不觉一会儿就睡着了。小伙伴们找不到我,也不知他们在此玩了多久。等他们收兵回朝也没叫上我,把我一个人扔下他们回去了。等我醒来太阳快落山了,不见一个小伙伴。地下室这时已是鸦雀无声静悄悄,小伙伴们打逗的声音没有了,突然觉得有点阴森恐怖,这时的我胆子一下子小了起来,赶快找地道口爬了出来。出了地下室正准备回家,见校园礼堂还有人在排文娱节目,我又好奇的站在那看了一会,只见台上一男一女在台上排练,男演员口里唱着“女儿在前面走,老汉在后跟啊!看看拉萨风新面貌”。后来才知道这是一首有名的男女表演唱《逛新城》,反应西藏解放后欢天复地的变化,也是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著名歌唱家张振富和耿莲凤二重唱的样板之作。当时礼堂内没有坐椅,台下观众看演出都只能站着看,看一场演出下来也不觉累,这就是那个年代的文娱生活,我的童年生活基本是在这文化圣地度过。我的家就住在这个有文化娱乐氛围附近,对我后来文化娱乐的爱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吕国梁写于年8月9日
3·刘衍清
拙作《乾明寺街,盛产大学生佼佼者和文学丶教育界精英》抛砖引玉,引来众多大伽大作,令群英重聚乾明寺街,欣喜之极。
4·严小平的同学(转发,未署名)
岳阳师范童时有印象,因为我在那里的岳师幼儿园岳师附小就读,后来划区域就读又到了向阳小学,至高中在奇家岭校办农场时恰巧岳阳范也搬在这,原来的校址成了城南中学现为市三中学,现在的岳阳师范下不得地了,摇身一变为岳阳理工大学还是一本了。时事造就人更造成培养人的摇篮,唏嘘!
其实我哩说师范都不夠格只是严大作家每日一星谈到此事,但同学里有一个正宗纯血统的嫡亲师范生陈智,如果想详细了解岳阳师范的先祖到爹爹娭毑再到老伢老娘至伢崽哩可请教陈同学一、二……
水的管家(严小平)?没意见吧?5·刘引华
岳师有我太多的记忆,文中很多事,物,人都是我熟悉的。那里有我小时候的足迹。谢谢您让我又回忆起来了!
6·吴青萍
郑兄对岳师大院建构筑物白描般的介绍好精准!真乃活龙活现!直把我又带回到了五十年前在此中学就读的青春日子一一还有那座海维礼修建的伟大教学楼,仿佛能通过那一排排宽大的窗户,隐约听到我们高中部四个班级同学朗朗的读书声……哦,谢谢分享青春时期的那份感觉!
7·潘云冰
郑伯魁校长是位值得敬仰的好校长,他老走时,我去送了他老一程。置此七夕之际,祝郑校长在天堂幸福,听到降宵,郑苖都已成才,定会洒泪而笑。为郑校长的英灵祈祷。
8·朱先泽
郑伯魁校长平易近人,没有居高临下的官架子,十分谦虚。他老婆在校幼儿园工作,特有爱心。郑校长特别重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惜才如宝,人品高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