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百年探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继续教育事业伴随着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兴起,百年来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与建设、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时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已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形式与内涵的成熟体系,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我国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取得成就的重要历史经验,在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服务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

一、历程与成就

(一)党领导下的继续教育事业的起步与探索阶段

1.萌芽——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成人教育工作

成人教育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运动兴起的。早在五四运动前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了通过教育向工农群众传播马列主义真理,扩大党的政治影响,曾深入工人农民举办夜校和工人补习学校。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随着工农运动的开展,以革命为核心内容的工农教育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比如,毛泽东在长沙创办的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干部的湖南自修大学,刘少奇、李立三等在江西安源煤矿开办的工人夜校。年冬,毛泽东亲自到韶山地区发动农民,建立农民协会,开办农民学校。这些成人学校,开创了工农大众“革命化”“知识化”的道路,谱写了成人教育史上的光辉篇章。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成人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党的干部教育。毛泽东同志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为此,党中央确立了干部教育第一的方针政策。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各种脱产的干部学校得到迅速发展:有培养党的理论干部的中央研究院,有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有培养高中级文化、教育、科技、艺术等人才的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等,还有培养地方行政干部的陕北公学、行政学院,等等,这些院校为革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我党不仅注重工农教育,在工人中开办政治学校、业余技术补习学校和识字班,还在农村发展出了民校、识字班等多种形式,在解放战争和土地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对成人教育所采取的正确政策和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工人农民的阶级觉悟和文化水平,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革命干部,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也为成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新生——新中国成立初期成人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掀开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篇章。成人教育也伴随国家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教育事业的重建而迅速发展。如何使在职人员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要求,成为当时我国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被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以文化补习为主的干部教育和群众扫盲,对我国刚刚起步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时期成人教育首先担负着提高广大在职从业人员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年9月,中央政府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工作会议,将工农教育提到了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同一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给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各地相继迅速兴办起了一批工农速成中学和干部文化补习学校,以面授、函授、广播等方式进行教学,开展文化补习和技术补习,利用周日或夜晚时间,主要采取不脱产的学习形式,让工农群众在业余时间接受教育。此时,函授、脱产等成人教育学习形式已具雏形,内容不断拓展,逐渐出现了跨工种、跨行业、跨专业的学习。

这一时期成人教育的另一项重点便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的扫盲工作。在农村开展的成人教育以“识字学文化”为主要目标,重在提高广大农民干部群众的读写算能力。年,毛泽东同志在《莒南县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一文的按语中说:“我国现在文盲这样多,而社会主义建设又不能等到消灭了文盲以后才去开始进行,这就产生了一个尖锐的矛盾。现在我国不仅有许多到了学习年龄的儿童没有学校可进,而且还有一大批超过学龄的儿童和青年也没有学校可进,成年人更不待说了。这个严重的问题必须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加以解决,也只有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才能解决。”短短7年时间,广大农村地区就掀起了三次扫盲运动的高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民业余教育的指示》,结合农村形势的变化,明确了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任务形式、内容和方法等,为巩固和加强农民业余文化教育提供了保证。各地农村采取冬学、识字小组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部分基础较好的农村还成立了农民业余学校,将季节性的业余学习逐步转变为常年性的业余学习,成人教育在原有基础上丰富发展出了业余这种学习形式。

3.奋起——改革开放后成人教育的蓬勃生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一时期,国家教委分别于年召开全国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年召开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于年6月批转的《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对改革开放以来成人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提出成人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确定岗位培训、成人基础教育、成人高(中)等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文化和生活教育是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从政策上明确了“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此后密集出台的多项成人教育的政策法规,为成人教育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随着市场经济日趋活跃,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也随之深入,大量文盲得以扫除、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纷纷建立、青年职工的“双补”和干部教育稳步发展、停办多年的成人高等教育(函授、夜大、业余)得以恢复,广播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等新的继续教育形式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成人教育事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有序发展。年基本扫除全国青壮年文盲,如期实现了年提出的“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青壮年文盲人口由年的万减少到年的万,青壮年文盲率由10.38%下降到4.8%,成人文盲率由22.22%下降到9.08%,写下了中国教育史上辉煌的篇章。这一时期,覆盖县乡村的成人教育办学网络初步形成。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年国家教委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乡(镇)、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意见》,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开展农民教育与培训的同时,还实施了“燎原计划”“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绿色证书工程”等。农村成人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力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生活技能,在振兴农村经济、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支援城市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播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领域两大体系建设成效初显。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科学与教育工作者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国家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从科学教育入手;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一定要把教育办好”,指出“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的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这次讲话为恢复成人教育扫清了思想障碍,为成人教育的恢复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年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2月8日首次通过中央广播电视台正式向全国播出电视课程,由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主讲第一堂课,由此揭开了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新篇章。年,国家教委颁布《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规定了广播电视大学的性质任务、管理体制等。随后,广播电视大学进行了多层次、多途径办学的探索,先后开办了成人专科教育、专科起点的本科教育、注册视听生、中专教育和电视师范教育等,重点面向农村和基层培养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现代化的探索,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方式,还先后发展了录音录像、光盘、多媒体网络等新型教育技术手段。

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在讨论教育工作时指出:“为了促使青年人自学上进,应该拟定一个办法,规定凡是自学有成绩,经过考试合格者,要发给证书,照样使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开始建立。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并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开展试点,同年,还举行了首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正式建立。年,国务院颁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从制度层面明确了自学考试的定位,此后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完善,覆盖了考务考籍、命题工作、实践性环节考核、社会助学、专业目录与基本规范等各环节。这些规章制度的配套实施,加强了自学考试的规范管理,保证了自学考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我国成人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规范与发展并存。年《教育法》明确,“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明确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年3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启动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普通高校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正式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四所普通高等学校首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之后,又批准了68所普通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基于网络条件的第三代远程教育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正式开启。高校以网络教育形式办学开始兴起,成人教育开启了发展的新局面。

至此,由普通高校举办的函授、成人高校举办的业余和脱产、广播电视大学和部分试点高校举办的现代远程教育和自学考试等多种学习形式并存的我国成人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其后的工作重点可以概括为“一手抓规范,一手抓发展。”一方面,通过积极鼓励高校自主举办和审批权下沉,促进函授、夜大学教育蓬勃发展。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暂行工作条例》,鼓励高校发挥优势,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在办好全日制教育的同时,要创造条件举办函授教育”。年,教育部发布《关于高等学校以函授、夜大学方式举办本专科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学校自主举办函授、夜大学本专科教育,专科学校可以自主举办函授、夜大学专科教育”。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标准,发布准入和评估标准等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年以来,国家教委持续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辅导站暂行规程》《函授教学过程实施要点(试行)》以及《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评估基本内容和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夜大学评估基本内容和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评估指标体系(试行)》以及《普通高等学校夜大学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投入和管理等职责。

这一时期,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开展扫盲教育、岗位培训、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调整各类成人高等教育,鼓励自学成才等都被写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七五”“八五”“九五”计划,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成人教育继续坚持开展扫盲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坚持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培训体系;坚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还创办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建立自学考试制度,满足全国各地所有学习者的需求。这一时期的成人教育不断从中国国情出发,与时代需求不断结合,彰显出持续发展的蓬勃生命力。

(二)党领导下的继续教育事业全面推进阶段

1.跨入21世纪后呈现的新特点、新变化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均得到了迅猛发展。在这一时期,我国人才供求关系开始变化,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更加多样。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成人教育政策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逐步完成了由“学历补偿”向“能力与素质提升”的转变过程,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无论是普通高校举办的函授、夜大学、业余及由独立设置成人高校举办的脱产等传统成人教育形式,还是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代表举办的远程教育,以及我国独创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都更多地承担着为有限的普通高等教育资源提供补充的责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高等教育资源已不再稀缺,继续教育“学历补偿”功能越来越弱化。其间,国家逐步出台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部属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管理的通知》提出,“依法治教,进一步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规范管理”“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这些措施为规范办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育素质提供了保障。

提出了内涵更丰富、范围更明确的“继续教育”概念,更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ezizx.com/hldc/10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