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鸽饲养技术
1严格纯种繁殖
根据肉用鸽的遗传特性,有目的的选留不同良种性状进行繁殖,发挥其优良性状,按纯繁原理搞好繁殖,以提纯复壮,保质保量扩群。在保持原有品质的基础上,发挥杂种优势,根据选配原理,在异质选配的后代中选出优良生产性能的显性种鸽,淘汰不合格的后裔进行横交固定,使其后代生产性能稳定,达到要求,从而使种群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种群质量也不断提高,培育出来的青年种鸽明显高于原来的生产水平。
2加强饲养管理
饲料主要品种有玉米、豌豆、大麦、小麦、稻谷、高梁等。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要,加工成颗粒饲料,可以明显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减少浪费。青年鸽营养水平为消化能12.0l兆焦/千克,粗蛋白质含量14.3%;生产鸽营养水平为消化能12.68兆焦/千克,粗蛋白质含量17,2%;童鸽营养水平为消化能12.4兆焦/千克,粗蛋白质含量16%。并适当添加保健土,供应充足清洁饮水。
乳鸽要精心护理,乳鸽出壳后亲鸽经常出现照顾不周的现象。要增加乳鸽营养,保持巢窝干燥清洁,细心护理,直到乳鸽能独立生活为止。留种青年鸽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可能较弱,也要细心照料。小鸽开始啄食时,喂颗粒料,1周龄后喂谷子、豌豆、小麦等;3周龄后喂少量豌豆;4周龄青年鸽有性表现后,公母分开,进行一次选优去
劣;6周龄后做好青年鸽配对上笼工作。产鸽饲养要注意对配对上笼的鸽子如出现打斗、无法相处者,及时重新配对,对带仔的产鸽提高营养水平,每日清扫鸽舍,清洁食槽和饮水
器,保持清洁卫生。
3疾病防治
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生产区和办公、生活区严格分开,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杜绝病源传人,控制疾病发生。特别要控制肉鸽的常见病——毛滴虫的危害,减少疾病发生,降低死亡率。
4搞好鸽子配对
鸽子有自然配对的习性,自然配对的鸽子具有繁殖率高、生产性能好等优点,在规模饲养中要充分利用鸽子的这一特性进行配对繁殖。但自然配对有“近亲”、“早婚”及配对不当现象的出现,所以在自然配对的情况下,选择体型相近、年龄相近以及根据选育需要选择符合要求的鸽子进行人工配对,并通过控制产蛋数等办法培育出优良后代,以达到自然配对无法实现的选育效果。
5进行杂交利用
在乳鸽生产中,充分利用杂种优势,采用体型大的大王鸽和繁殖力高的卡奴鸽进行杂交,再用大王鸽或伦替鸽同杂交的后代配种生产商品乳鸽,可提高繁殖率和杂交后代的体重,平均年产可达9.5窝,比原采提高0.5窝。商品乳鸽体重明显增加,20日龄乳鸽达到克,比原来增加30克。
6抓好鸽舍建设
规模饲养中鸽舍建设很重要。场址要求是地势高燥、向阳通风、光线充足、交通便利、安静的地方。舍内通风要好,排水要畅。舍内存粪板、草窝、饮水设施等既要符合鸽子的生活习性,又要便于操作管理,减少劳动强度。
鸽子常用免疫程序
鸽场Ⅰ型副粘病毒病的免疫程序:在正常情况下,原则上对留作种用的仔鸽1月龄左右接种一次,开产前约4月龄时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如再在每年鸽群产蛋较少时接种1次疫苗,则鸽群在整个饲养期内会较安全。具体的免疫接种,可安排为:1~30日龄用新城疫Ⅱ系疫苗滴鼻,1月龄后注射鸽Ⅰ型粘病毒灭活疫苗0.5毫升,6月龄后再接种1次灭活疫苗,以后每年接种1次。如一时购不到Ⅰ型副粘病毒灭活疫苗,鸡新城疫Ⅰ系疫苗、Ⅱ系疫苗均能作应急用。免疫程序应联系本场实际制订较为实用。在社会上有疫情流行时,除对未注射或已注射了半年时间的种鸽迅速补接种外,还需要加强对幼鸽的防疫工作。可对5日龄以上的乳鸽接种新城疫Ⅳ系疫苗4~8羽份(每只),如考虑留作种用或疫情严重威胁时,可同时皮下注射Ⅰ型副粘病毒灭活疫苗2~5毫升/只。
对已发生疫情的鸽场,应尽快进行紧急接种,每鸽注射鸽Ⅰ型副粘病毒灭活疫苗2羽份,甚至可以考虑灭活疫菌和弱毒疫苗同时使用,即同时注射新城疫Ⅳ系疫苗每只8羽份。这样可以迅速控制疫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在疫苗的选用上,考虑到鸽Ⅰ型副粘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均会引起鸽子发病,两者在引发鸽病及免疫反应上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一定的差异这个因素,故较好的做法是选用双价疫苗,即鸽Ⅰ型副粘病毒加鸡新城疫的灭活疫苗是比较理想的。
痘弱毒疫苗的免疫程序:乳鸽,特别是15日龄以内的乳鸽,对鸽痘的易感性较高,一旦发生,必须对病乳鸽特别加强调治与护理,以减少死亡损失。为此对已符合接种期的鸽子,必须按时接种痘苗(对1~2日龄乳鸽必要时可考虑鸽痘弱毒疫苗的接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