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影,鸽子,人helliphel

皇城脚下的尘世柴烟。门墩瓦当、老屋残墙,木窗石阶,榆柳槐杨,葡萄架,石榴树,爬墙虎,紫丁香……

拆不掉的是记忆,抹去不的是乡愁。

炮局头条

炮局头条,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以东。明朝属北居贤坊管界,清朝属镶黄旗驻地,今属北新桥街道辖区。

雍和宫大街以东,柏林寺东侧,有炮局胡同。炮局胡同向北,依次有炮局头条、二条、三条、四条,再往西北原有铜厂胡同,今已并入青龙胡同。炮局胡同至炮局四条,在清朝是东四旗炮局所在地,四个炮厂各有厂房三十五间,是制造火炮和贮存回收废炮的场所。铜厂胡同,是明朝制造火炮的工厂旧址,有多年堆积矿渣灰烬形成的土山。清朝《天咫偶闻》记述,土山陂陀迤逦,且起且伏,高达七八丈,灰土凝结坚硬如石。登上土山,视线可以越过城墙,望见春岫浮烟,秋林落叶,还可以望见皇宫和景山,是一个登高望远看风景的好地方。

清太宗皇太极将八旗划分为左右两翼,各设翼长,规定八旗行军、围猎、宿营各按方位顺序,不得乱行。年清军占领北京,按照八旗两翼顺序分配驻地,左翼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蓝旗驻崇文门内,右翼正黄旗驻德胜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镶红旗驻阜成门内,镶蓝旗驻宣武门内,东四旗就是驻地在城区东部的左翼四旗。

清朝《日下旧闻考·官署》记述,左翼“四旗炮厂在东直门北新桥东教场”,即炮局胡同。右翼正黄旗、正红旗“两旗炮厂在西直门内桦皮厂”,这两个炮厂地名旧称炮局,在桦皮厂胡同以西的城墙西北角新开路北侧,新开路现已并入西直门北顺城街。右翼镶红旗、镶蓝旗“两旗炮厂在宣武门内城隍庙北”,城隍庙在成方街,这两个炮厂在成方街北侧的炮厂胡同,民国时期改称为兴盛胡同。清朝初期在右安门内濯灵厂火药局以及各座城门之上贮存火药,清朝末期在白纸坊设立的度支部印刷局即濯灵厂火药局旧址。

清朝的火炮配属于汉军,左翼四旗汉军炮队设在东直门内老君堂,老君堂即今东四十二条胡同的东部。右翼四旗汉军炮队设在西直门内北城根。清朝每年九月一日在卢沟桥沙锅村演练火炮,每门火炮每日发射十次,演练历时一个月。演练火炮之前,还要举行祭祀炮神典礼。《清史稿·礼志》记述,九月一日,在卢沟桥沙锅村陈设八旗汉军炮位,向西设立祭坛,祭献果品和少牢,少牢就是一猪一羊,然后由八旗汉军都统分别向本旗炮位恭行三跪九拜大礼,还要上香和献酒,并且宣读祭文。

清军第一次拥有自己制造的火炮是在皇太极天聪五年(年),第一支炮队称为“乌真超哈”,意即重兵部队,第一位炮队长官是佟养性。《清史稿·佟养性列传》记述,佟养性是汉化的满洲人,祖上进入明朝边境经商,居住在抚顺。佟养性投靠努尔哈赤,娶妻宗室之女,赐号为“施吾理额驸”,额驸意即驸马,随从努尔哈赤攻略辽东,因功晋升二等总兵官。皇太极制成四十门火炮,命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炮,组建汉军成立“乌真超哈”,交付佟养性统率。皇太极下令“汉人军民诸政,命额驸佟养性总理,各官受节制。其有势豪嫉妒不从命者,非特藐养性,是轻国体,亵法令也,必谴无赦”。皇太极发兵围攻大凌河,佟养性多次炮击城墙敌台,使明朝军队遭受重大伤亡,得到雕鞍良马和白银百两的赏赐。

康熙十二年(年)三藩叛乱,前线清军报告笨重的红衣大炮在南方山区难以搬运,不利作战。康熙皇帝传谕兵部:“大军进剿,急需火器,着治理历法南怀仁铸造大炮,轻利以便登涉。”南怀仁是来自比利时的传教士,在钦天监掌管天文历法,精通铸造工艺,曾为观象台铸造了六台青铜天文仪器。南怀仁制成一种铁芯木壳铜箍的轻型大炮,在郊外靶场试射成功以后成批生产,得到清军好评。南怀仁设计的“武成永固大将军”青铜巨炮,至今仍在北京故宫午门广场陈列,炮管尾部铸有铭文“大清康熙二十八年铸造,武成永固大将军,用药十斤,生铁炮子二十斤,制法官南怀仁,监造官佛保,作官王之臣,匠役李文德、颜四”。

东四八条

东四八条,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东侧。明朝属南居贤坊管界,清朝属正白旗驻地,今属东四街道辖区。

东四八条,明朝称为正觉寺胡同。《光绪顺天府志·寺观》记述,东四八条有明朝正统十年(年)建造的正觉寺,还有万历二年(年)太监冯保奉敕建造的承恩寺。奉敕建造,就是奉皇帝之命建造,可是万历皇帝朱翊钧这年只有十二岁,奉敕建造承恩寺只是以皇帝的名义下令,幕后主使是皇帝的母亲李太后。

冯保,河北深州人,在嘉靖年间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年间提督东厂兼任御马监太监。冯保很想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但是两次机会都被内阁首辅大学士高拱给了别人。冯保联合大学士张居正,取得李太后的支持,排挤了高拱,张居正升任首辅大学士,冯保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

李太后家在漷县永乐店,今属通州,父亲李伟是泥瓦匠。李氏自幼家贫,被卖给通州的陈家,做了陈小姐的丫环。不久陈小姐被嘉靖皇帝的皇子裕王娶为王妃,李氏跟着陈小姐进了王府,为裕王生了两个儿子。嘉靖皇帝死后,裕王做了隆庆皇帝,册封陈小姐为皇后,李氏为贵妃。六年以后隆庆皇帝死去,陈小姐体弱多病无子,李贵妃十岁的长子朱翊钧即位为万历皇帝。

陈小姐是皇后,应该升为皇太后,李贵妃是万历皇帝的生母,也应该升为皇太后,但是按照惯例位号规格要低于陈小姐。冯保和张居正为了取悦李贵妃,尊奉陈小姐为仁圣皇太后,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使二人不相上下。但是李太后总有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如当过正宫皇后的陈小姐,她就宣称自己是九莲菩萨转世下凡,并且广建寺庙,想借着佛教的光环抬高自身地位。李太后不仅在东四八条建造了承恩寺,还在西八里庄建造了慈寿寺,在长河岸边建造了万寿寺,在长椿街建造了长椿寺。在慈寿寺的永安万寿塔下,有张居正题写的《瑞莲碑赋》石碑,在万寿寺的山门两侧,有九朵莲花的纹饰,在长椿寺的配殿,曾经供奉着九莲菩萨的画像。

李太后深恐十岁登极的儿子不能成为合格的皇帝,嘱托冯保和张居正尽心教导。小皇帝在西苑醉酒,逼迫内侍唱曲取乐,内侍不会唱曲,小皇帝就要持剑杀人,最终割去内侍头发以代替斩首。乾清宫内侍诱惑小皇帝夜游别宫,持刀走马,被冯保奏闻李太后。张居正劝告小皇帝要减少游宴,起居有节,勤政好学。小皇帝慑于李太后的威严,不敢不从,然而内心深恨冯保和张居正的严格管教。万历皇帝嗜酒好色贪财任性,最终也没有学会做一个合格的皇帝,日后被大理寺官员雒于仁批评为酒色财气俱全的昏君。

万历十年(年),张居正病死,冯保失势,万历皇帝乘机将冯保撤职发往南京。冯保被抄家罚没的金银珠宝价值超过百万,时值李太后次子潞王成婚,所需财物费用尚未备齐,李太后计议利用罚没冯保的财产,万历皇帝意欲独吞,回称冯保很狡猾,早就转移了财产,收获也没有很多。

《明史·张居正列传》记述,万历皇帝认为张家的财产更多,心生贪欲,于是派人前往张居正湖北家乡抄家敛财。荆州知府事先将张家封门待查,致使张家十余人饿死,但是张家并没有皇帝想象中的巨额财产。张居正长子遭受刑讯逼供,被迫谎称还有三十万金银已转移至亲友处隐藏,然后自缢而死。

陈小姐做皇后之时,父亲陈景行受封为固安伯。李贵妃做皇太后之时,父亲李伟受封为武清侯。李伟很会捞钱,置办了很多产业。明朝《帝京景物略》记述,李伟在南城三里河建造了水景花园,园内有梅花亭,水面可以泛舟,岸边有长廊数百间。清朝《日下旧闻考》记述,康熙皇帝的海淀畅春园也是在李伟的花园别墅旧址上兴建的。《明史·外戚恩泽侯表》记述,李伟的曾孙李存善,在崇祯末年承袭武清侯爵位,在崇祯皇帝向权贵勋戚借钱以筹措军饷之时受惊被吓死。

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南小街西侧。明朝属黄华坊管界,清朝属镶白旗驻地,今属朝阳门街道辖区。

史家胡同名称来源其说不一。一说源于明末时期抗清英雄史可法故居,一说源于纪念史可法的祠堂,一说早在明朝嘉靖年间成书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已经收录有史家胡同,应该与明末时期的史可法无关。《明史·史可法列传》记述,史可法祖籍北京大兴县,生于河南祥符县,家族世袭锦衣卫百户官职。史可法于崇祯元年(年)考中进士,先在西安府任职掌管司法审判的推官,又在北京任职相当于处长和司长的户部主事、郎中,后来升职去了安徽,最终在扬州抗击清军兵败被杀。

明朝的北京城以中轴线为界,西部属宛平县管辖,东部属大兴县管辖,大兴县的县衙旧址在交道口南大街大兴胡同,以前就叫大兴县胡同。史家胡同在明清两朝均属大兴县管辖,史可法的祖籍是大兴县,很可能是史可法出生之前,史家祖宅已在史家胡同,胡同因史家而得名。

年,清朝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作为基金,派遣留学生赴美国学习,7月外务部成立了游美学务处,8月在史家胡同举行了选拔赴美留学生考试。当时提出的选拔标准是“身体强健,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要求考生的中文程度能够作文,英文程度能够听懂美国老师讲课,考试范围有物理、化学、代数、几何、外国历史地理等科目。当时应试考生有名,计划录取名,实际录取47名,其中就有后来成为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

清朝的外务部位于东单北大街的东堂子胡同,向北隔着无量大人胡同、遂安伯胡同和干面胡同(现在的金宝街一带)就是史家胡同。《光绪顺天府志·官学》记述,雍正三年(年),在史家胡同开设了八旗左翼宗学,招收左翼的宗室子弟学习满汉语文和骑马射箭。左翼是指居住在北京东城的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和正蓝旗的旗人。年,清朝宣布废止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左翼宗学改为左翼第五初等小学堂,年改为左翼中学堂,年又改为第二中学校。年第二中学校迁至北边的内务部街,原校址开设了史家胡同小学。

从年至年,在史家胡同举行过三届选拔赴美留学生考试,总共录取了考生名,其中有许多人后来成为名人,可是他们的回忆文章只说在史家胡同参加考试,并未提到考场的具体地址。因为当时还是清朝时期,胡同里边还没有门牌号码,考生又多为来自外地,其实当时的考场就在如今的史家胡同小学。

现在的史家胡同小学,大门之内是操场,操场北边是教学楼。建造教学楼以前,大门之内有两面八字墙,沿着中间的甬道向北,两旁是平房教室,最北是大礼堂,也就是旧时的史可法祠堂。旧时的大礼堂房间很大,靠近北墙有一间小屋,里边就是史可法的塑像。大礼堂可以容纳名学生开会,平时摆放着几张乒乓球台。这个大礼堂,再加上其他的教室,就是年梅贻琦等名学生考试的考场,当年8月举行考试是在暑假期间,恰好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室。

史家胡同的特点就是大宅门很多,北京市公布的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这个胡同里的51号、53号、55号三座老宅院。以前在史家胡同小学的操场上有两株老槐树,后来被大风刮倒了一株,留下的一株老槐树成了校园仅存的古迹。

(本文摘自况晗作画、陆原撰文的《树影,鸽子,人:胡同北京的生趣与乡愁》,经东方出版社授权发布。)

华文好书选读

《树影,鸽子,人:胡同北京的生趣与乡愁》

况晗作画

陆原撰文

东方出版社

胡同是北京人的根,也是北京城的文脉,那里有老北京人最真实的生活和记忆。著名画家况晗和北京民俗专家陆原再度携手,十年打磨,近百幅技法独特的胡同新作与近百篇丰满隽永的胡同小传融为一体,完美地将一个饱经风雨的胡同北京呈现给读者。每一条胡同都像一部厚重的史诗,记录着历史的荣辱,述说着动人的往事。

况晗笔下的铅笔胡同,并非胜在如何逼真,最打动人的是这些作品背后透出的老北京随性、宽厚的精神内涵。铅笔朴素的线条、厚实的灰色调,最适合表现老北京的韵味——片片残墙的斑驳、砖石风化的质感、老槐树的光阴、胡同的年轮,画中处处可见人的生活、人的情感、人的情绪、人的思想、人的故事。

华文好书

ID:ihaoshu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ezizx.com/hldc/86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