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阅兵的鸽子们,为什么会认家

看白癜风权威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
                            

国庆阅兵时

放飞了7万羽和平鸽

场面相当壮观

视频截图

从小就很好奇

放飞的这些和平鸽

后来到底去哪儿了?

这次揭秘才知道

原来它们都是周围大爷养的信鸽

之前在同学家挑逗过的小鸽子

就光荣的成为了阅兵鸽

真是失敬失敬啊

朋友圈截图

而且为了营造出

和平鸽汇聚盘旋的壮观效果

鸽子们会根据家的方向

被分配到不同的放飞位置上

北边的鸽子

会被安排在国旗杆左右

东边的鸽子

会被安排在广场的西侧

西边的鸽子

会被安排在广场的东侧

放飞后

鸽子们就会在天安门上空盘旋几圈

辨别出家的方向后

无需调度

自己就能结伴回家啦

不只是放飞和平鸽

自古以来

鸽子认路的能力就很突出

它们究竟是怎么找回家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吧~

贪吃的小鸽子

鸽子是人类最早驯化的鸟类之一,大概在一万年以前,人类开始种植谷类作物时,贪吃的小鸽子就会成群结队的来到农田里,捡拾掉落的谷粒。

送上门的肉,人们当然是不会拒绝的,而且还很容易养活,于是人们像驯化野猪一样,将原鸽驯化成了胖乎乎的肉鸽。

pxhere

后来,在饲养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鸽子特别认家,即使不小心飞了出去,也会自己回来,于是那些回家速度更快的鸽子,就被人们挑选出来,并将它们的后代培育成了专门的信鸽。

视频截图

最后,还有一些鸽子因为长得漂亮,成为了观赏鸽,著名的生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就是一位沉迷于培育观赏鸽的鸽友。

pixabay丨冠鸠

飞鸽传书挺靠谱

飞鸽传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我国隋唐时期,信鸽也被广泛应用于远距离的军事通信和日常通信中。

讲述唐朝开元、天宝年间逸闻遗事的笔记小说《开元天宝遗事》中,就曾有这样的记载:

“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

pixabay

不过,飞鸽传书并没有我们在古装剧中看到的那么神,鸽子们也并不知道自己在送信,它们只是想回家而已。

于是,根据鸽子认巢的特性,飞鸽传书只有单向通信和双向通信两种方式。

pixabay

单向通信,就是把鸽子随身带着,需要传递信息时放飞,小鸽子开开心心回到家时,信息也就传到了。

这种通信方式在打仗时最常见,因为不用考虑放飞地点,在任意位置放飞,消息都能传递到指定地点。

但由于小鸽子只认得自己家,放飞一只就少一只,所以古代行军打仗时,除了带上武器和粮草,都会带上许多鸽子。

而且,如果想联络几个不同的人,就要分别带上几只他家的鸽子才行。

unsplash

双向通信,则是训练鸽子在A地做巢休息,在B地进食,这样鸽子就认识了两个地方。

当它想吃饭时,就顺带把A地的信带到B地,当它吃饱想休息时,就顺带把B地的信带到A地,前面提到的张九龄,就是使用的这种通信方式。

unsplash

虽然小鸽子最多只能认识两个地方,而且路上还有被敌军射杀、被天敌吃掉的风险,但凭借强大的方向感,飞鸽传书还是非常有优势的。

目前世界纪录,一只勇敢的信鸽,从法国阿拉斯起飞,历时24天,飞行了公里,最终成功回到了位于越南胡志明市的巢穴中。这么远的距离,换做是人,没有指示的走,迟早是会迷路的。

信鸽是怎么认路的?

许多动物通常都是根据地球磁场来辨别方向的,但经过不断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信鸽的导航方式可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鸽子的视力很好,就像一个相机镜头一样,能够迅速调焦,当它们盘旋在天空时,可以看清每一座建筑,从中辨别出自己的家。

因为拥有强大的视力,鸽子还被训练来完成诊断肿瘤切片,寻找海上遇难者等任务。

有趣的是,曾有学者研究了场信鸽比赛,发现空气污染并没有干扰到鸽子们,反而加速了它们回巢。

unsplash

这或许跟鸽子也同样能感受到磁场有关。

仔细观察鸽子的鼻子,可以看到一个白色的突起,叫做鼻瘤,它的里面有一种可以感受地球磁场的物质,于是鸽子可以根据身体里的这块“指南针”,找到家的方向。

美国的两名科学家,曾在鸽子的头上放置了一个扰乱磁场的装置,果真,鸽子就迷路了。

unsplash

而且,鸽子的嗅觉也非常灵敏。

曾有科学家做过这样一项实验,参与实验的鸽子原本可以从公里以外的地方,准确的飞回家,但当把它们的鼻子堵住,或是对嗅觉粘膜喷洒麻醉药进行局部麻醉后,这些信鸽即使只在离鸽舍50公里的地方,也找不到家。

除此之外,关于鸽子认家还有很多导航理论,例如腿脚导航说、皮肤导航说、听觉导航说、记忆导航说等等,但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准确说出,鸽子究竟是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的。

信鸽的各种应用

虽然搞不懂鸽子认家的真正原理,但这并不妨碍人们训练鸽子。

二十世纪初,想要从高空拍摄一张照片是很不容易的,热气球、飞机、风筝等等,都是人们使用的工具,其中鸽载相机,也在航拍的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发明鸽载相机的,是一位名叫尤里乌斯诺伊布龙纳的药剂师,当时他经常使用鸽子邮务寄送药品,鸽子可以负担的上限为75克。

作为摄影爱好者的他,有一天突发奇想,打算用鸽子来进行航拍,他找到一种微型相机,改造成利用气压按动快门的连拍相机。

经过反复调试,这种鸽载相机成功拿到了专利,并在一战中,投入到了军事行动中,进行空中侦察工作。

但由于航空技术的快速成熟,鸽载相机的作用很快就被取代了。

新华网

到了二战期间,虽然无线电技术已经十分普及,但信鸽仍然是战时通信的重要保障,据统计,英国在二战期间,总共饲养了约25万只信鸽,还有32只信鸽,获得了英国军方专门为战时表现杰出动物设立的迪金勋章。

其中最特别的,是一只名叫乔伊的美军专用信鸽,它在无线电通讯不畅的情况下,在20分钟内飞行了大约32公里,成功在轰炸机即将起飞前,将撤退通知准确送达,挽救了大约人的生命,也因此作为一只外国鸽,获得了迪金勋章。

rightwingnews丨乔伊

到了如今,大家连邮件都不常使用,信鸽仍然是通信的保障。

美国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做过一项有趣的计算,在特定条件下,飞鸽传书要比网络传输还快。

今年2月,SanDisk推出了世界首个TB级SD卡,在这个前提下,飞鸽传书又重新获得了优势。

一般情况下,鸽子的飞行时速通常为70公里/小时,以75克为最大负荷标准,一只信鸽可以携带个SD卡,也就是TB的数据。

假设要将数据从旧金山传输到纽约,大约为公里,以鸽子最快速度计算,鸽子将实现每小时12TB(28Gbps)的传输速率,而美国最快的传输速度为Mbps,显然鸽子胜。

这是极端假设,实验人员将鸽子携带的SD卡减半,得出的传输速率为1Gbps,依旧是鸽子胜。

黑洞照片拍摄成功时,八台射电望远镜锁收集的数据,是由硬盘快递传输,而非网络传输,也侧面的支持了这项计算。

以上

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

真没想到

原来楼顶上的小鸽子

如此深藏不露

来源:费米科学(fermi_science),本文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编辑:任健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ezizx.com/hlfz/127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