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殊肖晓这就是沁源

北京治皮炎最好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爱故乡发现美书写美传播美

这就是沁源

——《沁源》后记

蒋殊

“一场伟大的战争!一场完全意义上的人民战争!”走过沁源,惊心动魄,感慨万千。

从年秋,到春,沁源军民对敌作战次,毙伤敌伪名,生俘特务汉奸人。整整两年半的沧桑荣辱,笼满一片叶子周身,叶脉,叶身,叶尖,叶根,斑斑血迹,点点泪痕。

英雄旧居,惨案遗址,每一处,我都不止一次走进,以最原始的方式一步步攀上,越下,丈量,瞻仰。曾经的血色黄昏,烽火清晨,而今也是忽阴忽晴。曾经血流遍地之所,而今杂草丛生。

翻山越岭。可是,那不仅仅是一道道山梁,一条条沟壑,一段段河流,更是一片片鲜血,一把把尸骨,一串串数字。

年4月21日《山西日报》刊登《沁源人民的血泪控诉》一文记,整个抗战时期“日军杀我沁源人民人,被敌俘去生死不明者人,被敌残杀而成残废者人……牵走和宰杀牲畜头,猪口,羊只……烧房屋间,砍伐树木株,抢劫粮食多石。”

两年半时间,多个日日夜夜,沁源以八万人的弱小力量,贡献出一万多优秀子弟参军,养育了太岳区八个县的抗日政权,以及两个子弟兵团。从年到年,八万沁源人近一万牺牲,一万多百姓致残。

那仅仅是一串串数字吗?那是一个个无数次死去的生命,是一份份无上强大的力量。

数字太长,我无法一一寻觅。那片叶子上,我走得磕磕绊绊,跌跌撞撞,无数次摔倒,又无数次爬起。触碰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有沁源人的血迹,呐喊,气息,进而是气节。

对,气节。

转移之初,正是因为有县围困指挥部不断在党内强调气节教育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有了一批又一批死心塌地跟随的人;转移之后,正是因为“哪里发生问题多,哪里就能找到党组织,找到刘开基”,才有了沁源围困战的胜利,才有了一群“英雄的人民”,以及一座“英雄的城”。

时任太岳区二地委书记、亲自参与指导沁源围困战的史健曾说过,“沁源‘两年半’的胜利,和启用了一个有觉悟、有群众基础的当地人(刘开基)有重要的关系。”

正如年2月4日的《解放日报》报道中所言:“人民的公仆——抗日政府,和人民的儿子——八路军、决死队、游击队,是和群众一起打发着日子的。”

一个核心人物,一群坚定的跟随者,怀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义无反顾,泣血前行。

八万沁源人,在危难袭来之际不屈不挠,万众一心,排除万难,联手唱响一曲保卫家园之歌,悲怆淋漓,艰苦卓绝,荡气回肠,谱就出一种独一无二的沁源精神。

两年半,家散了,但党组织没有散,百姓没有散,反而越聚越拢,越战越强。

最终,沁源人披荆斩棘,走向终点,让鲜红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太岳山上。

然而人们看到的是胜利,看不到的还有背后的壮烈、艰难、隐忍、压力,以及磨难。沁源人有大格局,大视野,始终没有将自己放在一个县的位置上对待那场战争。因此沁源围困战,便不仅仅是一场将敌人赶出家园、光复县城的战争。两年半艰难的围困战,彰显了沁源人民罕见的民族气节与坚强不屈的时代精神,八万沁源人以巨大的牺牲,保卫与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不仅成为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一面旗帜,鼓舞了全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士气,而且还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战线的胜利,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典型战例。

特等民兵杀敌英雄李德昌在抗战结束后,曾受邀出席在原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第一届“世界青年联欢会”,专门介绍太岳区抗日情况。年,出生于沁源的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任之恭博士第一次回到家乡时说,“沁源围困战当时在美国很有名,是个世界历史奇迹,是沁源人的骄傲。”

英雄遍地,英雄满村。书中的人物,便是这片土地上随意碰到的人。然而沁源人并非天生的英雄,那些和战士们一样在烽火中穿越的民兵,也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也曾没有规矩,不受约束,正如陈赓在日记中写到的那样,初始阶段,很多民兵“爱面子,散漫,爱埋怨,要出风头”。然而面对家园被侵,他们没有束手就擒,而是选择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引领,舍小家顾大家,舍小我顾大局,一天天成熟,壮大,成长为保家卫国的英雄。

沁源并非没有汉奸,而是将出现的及可能出现的汉奸及时掐灭、镇压。“任何地方发生什么问题,党组织随时知道。”这就是最简单却至关重要的制胜法宝。

这本书,呈现的是沁源两年半围困期间一个个普通沁源人的信念、坚守与选择。他们是平民,他们却是英雄。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可以代表沁源的形象,甚至民族危亡之际中国人的形象。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威武不屈、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沁源精神。

这本书想传递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在家园被侵占后奋起反击的精神,一种无刀无枪却宁死要往上撞的精神。

今天,沁源这片叶子,早已丰盈如初,绿油油的,发散着春天的光芒与色泽。之前不懂,沁源的绿为何如此独特,而今明白,它绿茵般的身躯竟是鲜血滋养出来的。

沁源的高速,很快就会通了;沁源的高铁,也很快会有了。

再到沁源,不必翻山越岭。能轻易走进沁源的人,越来越多了。然而当你惊叹那满眼绿时,别忘记深埋在地下依旧滚烫的红。

——节选自纪实散文集《沁源》

作者简介:蒋殊,山西武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冶金作协副主席,太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映像》杂志执行主编。迄今为止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文艺报》《小说选刊》《中国作家》《上海文学》《北京文学》《中华文学选刊》等国内大型文学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著有散文集《阳光下的蜀葵》《神灵的聚会》《百年长川》《重回》《再回》《沁源》。曾获“赵树理文学奖”及《小说选刊》年度大奖。《阳光下的蜀葵》《重回》分别进入、年全国农家书屋。有作品分别收入中国散文、随笔年选及散文年度排行榜;散文《故乡的秋夜》收入年苏教版高中读本。

朗诵者简介:肖晓,主任播音员,《山西新闻》主播,山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播录部主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文代会代表,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语言表演艺术考级考官。获中国第五届诗歌节最佳朗诵奖。

点击图片,看蒋殊新作《沁源》

相关阅读:

蒋殊

故乡铺满蜀葵花

杜海燕

评蒋殊新作《沁源》

蒋殊

肖晓

沁源人,终是沁源人

蒋殊

李然

女人花

蒋殊

杨剑涛

召则垴的腥风

蒋殊

郭韬

绵上的力量

蒋殊

新作《天使的模样》出版

蒋殊

孙夏

《故乡的秋夜》手绘

蒋殊

握在手里的荣光

蒋殊

瓦楞花

蒋殊

《大地之上天空之下》创作谈

主编:采禾

小编:函含

蜀葵花开

让我们一起用文字记录家乡之美

投稿邮箱:mlmlwxy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ezizx.com/hljj/108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