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o4ba22w/审核专家:鲁暘筱懿行星物理学博士、国家遥感中心副研究员熟悉北京科学中心的小伙伴一定知道,在主展馆的地下有一个酷炫的区域——“小球大世界”主题展教区。“小球大世界”能利用空间立体展示技术,将地球上大气的运动、陆地的变迁、冰雪的消涨、海洋的流动,以及宇宙中天体的运转逼真地重现在我们眼前,极具视觉冲击力。今天,我们又搞了个新花样,你知道下面这个花花绿绿的大球是什么吗?上图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全天空的分布,越红表示辐射对应的温度越高,越蓝则代表辐射的温度越低,辐射平均温度约2.7开尔文,范围在平均温度上下万分之二开尔文。原始数据与图像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项目(NASAWMAPScienceTeam)来源|北京科学中心小球大世界主题展教区说出它的“身世”你可能会吓一跳,它是宇宙诞生后发出的第一缕光,穿越了约亿年时光被我们观测并描绘了出来,学名叫做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你知道吗?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无处不在,时时刻刻“萦绕”在我们身边,当你仰望天空,它就正以光速向你冲来。这创世的第一缕光到底是怎样的存在?亿年里它都经历些什么?是谁第一个发现了它的存在?这还要从80多年前那两个掏鸽子窝的无线电工程师说起……消除不掉的神秘噪音上世纪六十年代,贝尔实验室的两名无线电工程师,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正被一种神秘的噪音搞得焦头烂额。那时,他们正在调试一台位于新泽西州的喇叭天线,试图用它接收从卫星传来的微波信号,想用微波来实现地面与卫星之间的通信。为了让接收到的信号更清晰,实现高效的通信,他们首先要尽可能地将干扰消除,把噪声降到最低。阿诺·彭齐亚斯、罗伯特·威尔逊,以及Holmdel喇叭形天线来源|BellLabs一开始还算顺利,但随着工作的进行他们发现在MHz的频率附近,总能收到一种奇怪的噪音。这个频率的噪音对应的能量相当于一个3开尔文的理想黑体辐射出的能量。阿诺·彭齐亚斯、罗伯特·威尔逊,以及Holmdel喇叭形天线来源|NASA更奇怪的是这种鬼魅般的噪音似乎是凭空出现的,没有一个明确的源头,无论他们将天线对准天空的哪个方向,都能侦测到同样强度的噪音。他们一度怀疑噪音来自天线里的鸽子窝以及鸽子在天线上留下的粪便,阿诺·彭齐亚斯还将鸽子粪称为“白色的介电物质”。于是,他们一举“端了”鸽子窝,赶走了鸽子,清洗了天线上的鸽子粪,还顺便重新组装了天线,给设备的里里外外做了一次大扫除,把周边可能影响到信号质量的杂物都清理一空。鸽子:咕咕咕?就知道把锅甩给我!来源|unsplash然而,令人失望的是这种神秘的噪音依然存在。莫非这个噪音不是来自地球,而是源于浩瀚的太空?这时,一位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注意到了这两个人,并且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他的名字叫罗伯特·亨利·迪克。迪克:我就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来源|Wikipedia年,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将他们关于神秘噪音的发现发表在了《天体物理学报》上,论文题目是《在兆赫上额外天线温度的测量》。随后,迪克和其他天体物理学家对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描述的现象做出了解释。其实,天线里烦人的噪音正是天体物理学家苦苦追寻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个发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小小的噪音里,暗藏着宇宙起源之谜。小伙伴们是不是跟不上节奏了?怎么噪音就成揭示宇宙秘密的关键了?这就不得不说起那篇愚人节发表的“搞笑的论文”。“谐音梗”论文与被玩坏的第二作者年4月1日愚人节,一篇诡异的文章赫然出现在了《物理评论》中,文章的作者分别是:阿尔菲、贝特和伽莫夫,正好与前三个希腊字母α、β、γ谐音。其实,对这篇文章真正有贡献的只有伽莫夫和他的学生阿尔菲,不过当发表日期与作者署名同时映入伽莫夫的脑海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竟然把一个从未参与到他们研究的人名强行加到了第二作者的位置,这个人就是汉斯·贝特。这可以算是学术界最著名的恶作剧之一了。(这段故事我们曾在去年愚人节介绍过,点击这里看看科学家们还有哪些趣事)依次是阿尔菲、贝特、伽莫夫来源|francis.nauk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