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料回忆录那些十年老店

因为新冠疫情造成的旅行限制,扩展了这个城市包括日本料理在内的异域料理市场,虽然外国资方、厨师难以入境,但并不妨碍本地投资人和厨师在这里开出一家又一家新店。而把日历翻回十年甚至十几年前,那时这座城市的日料市场是什么样子?有哪些流行的名店,这些店现在又如何?纵观他们的变化,又能给现在的厨师、食客什么启发?要么就在本文所提的六家老店略见一二吧。

1.

回转寿司

十年前,「奈良本」、「前川」、「大山」等高级寿司店已在这座城市“生根发芽”,但那时便超过千元的售价,着实让人却步。不过,因为中国上海世博会的推广,以及日本旅行的起步,人们对寿司料理渐渐有了概念,这座城市也确实需要地道的平价寿司店,就在这个背景下,一家来自日本乡下的连锁回转寿司店「合点寿司」来到上海。

「合点寿司」上海1号店开在浦东96广场,2号店开在打浦桥的日月光中心。也许,年轻的食客不会知道,在那个96广场和日月光中心初创的时代,「合点寿司」是这两个商场最热门的餐厅没有之一,那种天天排队的盛况不仅空前,恐也绝后。

已经很难回忆「合点寿司」最盛时在上海开了几家店,只记得每家都有日本人厨师坐镇,打浦桥店最多时甚至有3个日本人师傅。作为一家回转寿司,那时的打浦桥店寿司料多得惊人,什么小肌、秋刀、沙丁等等银皮鱼店里都会做,日本人师傅还很认真的叮嘱,“只能堂吃,不能外卖,这些鱼带回去会坏的。”

虽然「合点寿司」在上海依旧保有6家店铺,但日月光店的闭店就像抽去了回忆里最重要的一部分,日本人厨师团队也陆续退出,现在的「合点寿司」,更像一个本土品牌。

在疫情可控后重回了一次「合点寿司」在上海起步的1号店——96广场店,在此之前已很久没有访问过回转寿司店。店里的一切是如此熟悉却陌生,点单是扫码的,那种问吧台后的伙计今天有什么鱼的情景不复存在。店里的寿司师傅有一半是姑娘,他们戴着一次性手套把弄饭团与鱼生,认真而专注。

如果不是先入为主的说这是回转,一些金枪鱼爱好者大概会对这几贯寿司大加评价,哪里产地,野生、畜养或者纯养殖??,只要拍得好,大家都是近海本鲔嘛。

但现实并不是这样,回转寿司的金枪鱼滋味寡淡,大腩油花有余、没有香味,加上极甜而粘的醋饭,这口味确实“回转寿司”极了。

其他鱼生也如此,缺乏鱼味而油脂过剩是普遍现象,作炙寿司时喷枪将醋饭烤焦也是无伤大雅。不过还是很爱这里的三文鱼,用洋葱和美乃滋的调味十分美味,真是记忆中的味道。

人均两百元的消费,「合点寿司」提供了与之价格匹配的料理,拿她与高级寿司相比,对她和高级寿司都是不合适的。就算这座城市向往高级寿司的客人越来越多,但回转寿司依旧拥有最广的市场,毕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就餐只是就餐,并没有其他更多的价值。

合点寿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ezizx.com/hljt/10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