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小雯,最近染上了“怪病”。一个多月前她莫名其妙地发热且淋巴结肿大,医院治疗后热度仍居高不下,淋巴结则越发大了。
淋巴瘤、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小雯上网一查,各种对号入座,吓得掉了好几次眼泪。
医院就诊,感染病科医生排除了一系列疾病后,从她工作中的一个小细节发现了问题——小雯曾被猫抓伤。结合其他检查,最终诊断小雯患上了猫抓病。
医生提醒,春季动物发情期和夏天气温高又闷热时,宠物更容易抓狂伤人。因此,与宠物亲密接触时一定要小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持续发热淋巴肿大让她寝食难安
来自浙东某县的小雯,青春活泼,身体一向不错。一个多月前,她莫名其妙出现左侧腋窝疼痛,自己可摸到约鸽子蛋大小的肿块,一碰就疼。与此同时,她还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等不适症状。医院B超显示,小雯的左腋下淋巴结肿大,抗感染治疗了半个月,症状没有明显减轻,淋巴结反而越来越大。
“对于这样的结果,医生也觉得有点奇怪,接着又开始问我肿瘤及其它传染病家族史……”当地医生一脸严肃,小姑娘慌了神,疑神疑鬼起来,到底是肿瘤,还是其他什么恶疾?上网查了一通资料,小雯愈加担心,人也瘦了一圈。
工作中一个细节暴露原凶
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主任医师考虑患者为年轻女性、慢性病程、淋巴结肿痛伴低热等,认为需要与反应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等进行鉴别。入院后复查腋窝淋巴结B超:有三个肿大的淋巴结,较大者约4.9X4cm,内部可见不规则暗区,考虑炎性包块伴积脓。穿刺抽脓,脓液涂片后发现大量有核细胞……可见细菌样物质,未见真菌。
根据以往经验,医生进一步追问病史,终于弄清来龙去脉。原来,喜欢小动物的小雯为当地一家宠物店员工,每天都与宠物亲密接触。
她回忆,发病前她在接触宠物猫时,不慎被“情绪不好”的猫咪挠了一下,左手背顿时出现几条血印子,但当时也没特别重视。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她所患的是“猫抓病”。
在多次穿刺抽脓及抗感染治疗等系列治疗后,小雯的淋巴结较前逐渐缩小,其他症状也明显改善。近日,小雯高高兴兴踏上归程。
撸猫族如何预防猫抓病
现如今,宠物与人类的关系已越来越亲密。下班回家,吸猫撸狗成为许多人的精神寄托。不过,有时候它们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烦恼,甚至是疾病。
潘红英主任表示,随着养猫人及流浪猫的增多,猫抓病患者也呈上升趋势,医院感染病科几乎每年都会接诊猫抓病患者。据报道,全球每年发病人数超过4万例。
猫抓病是一种由巴尔通体属细菌(主要为汉赛巴尔通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其中猫、犬、鼠是巴尔通体的主要宿主。80%患者是被猫抓伤或咬伤后染病的。
它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的亚急性局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持续2~8周。动物抓伤后约1~2周出现相应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多为单侧,以腋窝、颈部、腹股沟处为常见,伴有压痛,部分可化脓。
“有报道称,宠物猫的感染率可达30%,但发病率较低,且该病确诊后,经过针对性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只有免疫功能低下者才可能发生严重的全身病况,如心、脑等并发症,极个别发生死亡。”
如何预防猫抓病?潘红英表示,鉴于猫抓病可对免疫低下者造成严重后果,慢性病者与免疫力低下者以及有幼儿的家庭最好不养猫等宠物。
不要和宠物过分亲密接触,尽量少刺激猫狗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被咬或抓伤,尤其在春季动物发情期和夏天气温高又闷热时,宠物更容易抓狂。养宠物时要注意卫生,抚摸完猫等宠物后应及时洗手。定期给宠物猫体检、修剪爪甲、灭虱、灭蚤,保持环境清洁,保持房间干净。如领养流浪猫,最好为其进行全面的体检和人畜共患病筛查。
潘红英提醒,被猫咬抓伤后,应及时注射狂犬疫苗(猫也可携带狂犬病毒),如果之后出现淋巴肿大、畏寒发热等症状时,医院感染科就诊,并将被猫咬抓伤的病史告诉医生,以利于正确诊断,及时治疗。
疫情通报
4月5日0-24时,无新增确诊病例。截至5日24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境外输入病例例)。
来源:天目新闻通讯员宋黎胜记者梁婧娴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主编:张姝
责编:隋雪点击右下角“在看”,推荐给大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