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房——最热闹的数上梁
作者:李桂荣、翁志嵩
几十年前的东北乡是泰兴县经济的凹点,她远离大中城市,就是离县城也有四、五十公里,受城市辐射度很低,单一的种田,粮食都不能自给,土特产丰收了也无处可卖,因而在单一农业的过去,真正的老百姓基本没有现金收入,住房也极差,都是泥墙、草房,很少有堂屋。因此一年到头,很少有人家能上梁盖房,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陆续不断的盖瓦房、砌楼房,情况大变样。
那时无论谁家盖房都是全村中最大的事,也是最热闹的事,而上梁更是建房中最热闹最关键的大事。
一旦庄中某户积累了几十年,终于有了盖房的念头,当家的长辈就会请来阴阳先生(即风水先生)先看地。阴阳先生一般是有文化的人,有的拜过师傅,有的人是无师自通,共同点是他们家中都有许多书籍,易经、地理知识等,没事时就拿出来翻翻,因此一旦哪家有红白喜事就得请他上门了。地,对于农村人来说就是宝,住了多年的老住宅舍不得离开,阴阳先生来后就会与当家人套话了,先问砌几间呀,什么架步?得到回答后又问:哪里是你家的自留地,那大树是谁家的?等等,根据主人的回答,阴阳先生要在当事人的老住宅地进行勘察,他东西南北的踱步,口中念念有词,他对即将选定的住宅地周围观察了解有没有大树,一般是银杏树,有没有沟河或有没有坟头,有沟头对住的地方不选,有坟头的地方不选,如所选地方地势高凸,后面沟河有包弯,前面开阔。那阴阳先生就会从口袋里拿出方框罗盘东量量,西测测,待主意拿定了,然后让主人拿出用预先准备好的四根木桩在新宅地四址亲自钉好,然后包上红布。这叫喜桩,连接四喜桩,这就是新宅址了。
观好地,定好址,主人将阴阳先生请进家中,坐八仙桌坐北朝南,这就是朝南坐,为上座。一般都是堂屋正中央对门中心。桌上放好文房四宝,阴阳先生嘴中念道:好呀好地,面对朝阳千年盛,后有聚宝盆万年兴,你家北面丢包弯是聚宝盆,前面眼观十里,一年四季阳光充足,难得的宝地呀!这时候主人就在旁边奉承阴阳先生:先生托你的福,你放心,红包里实惠呢!
阴阳先生坐稳后,要问全家人和相关亲属的属相和职业,翻开随身带的笔记本或专业书籍,然后铺开红纸挥毫,就在上面写有建房子动工日期、悬梁日期、上梁日期等,尤其是上梁正时不得含糊,何时上梁一定要正点,哪怕是响雷闪电也不能避开。因而那时农民都把雨浇梁认定是自家发财的好兆头,再苦再累都心里坦荡。
这里主人陪着阴阳先生说话,灶房那边女主人也未歇着,家中从没有这样喜庆过,过年也没这么热闹。早先男女主人就商量好,今天阴阳先生来就是房子的动工日,要请大队、小队干部来捧场,要请左邻右舍到场,还要请聚会的到场。聚会那是老百姓的一个小圈内经济伙伴组织,一般十几人,哪家有大事,比如砌房、儿子结婚或家中老人去世需用大钱,就每个户头出二十或三十的,不计息,这也叫互相帮助。约来今天吃午饭的人,那时只要隔天或一大早上门约好了的即行。无论是干部还是乡邻亲朋到饭期都会赶来,而聚会的被通知了,就清楚要准备一个份子的钱了。因为那时大家确实不方便,有的自己家有,有的还要去借后才能凑足份。既然今天来吃饭了,方便的人就弄红纸把份子包好带来,不方便的人来吃饭时顺便打听一下动工、上梁时间,然后回家准备两个份子,另一个份子就是上梁的红包,人情份了。
其实今天的这个聚会,就是一个发布会。各界人士都有,大小队干部、邻居、亲朋好友都来了,好几桌人呢。菜已摆上桌,每桌两瓶酒,不象平时的塑料桶装酒。大家边吃边喝酒边互相打听砌房子的事:“四尺的架步,明间丈二大六,房间丈二小六”,“扁砖到顶?”还有的议论:“五竖着地,全是杉木”,没插话的人这时会加上一句“不简单”。这几桌酒席四面八方的都有,因而一散席远近的人都知道某某家要盖房了,几时动工几时上梁,青砖到顶等等。这也为上梁这一日亲朋好友来喝喜酒祝贺做了舆论准备。一般来说,到了上梁这一天,有的亲朋好友就不需主家来带了(来约请),有的之间有小的隔阂的就要争这个理了,不带装不知道,就不去。还有的确实困难,怕到了那一天无准备,因而在以后的时间内就在默默地准备这笔礼金了,实质上那时的“人情”顶破天也就十元或五元,一般都是在二元一元之间。人们常说的“人情急似债,锅子顶头上卖”,可见那时候大家的困难程度。不管怎么说,这种推脱不了的人情喜酒非喝不可了。
那时人们盖房上梁不像现在,盖好了、整理好了、装璜好了、一切都正常了选一个黄道吉日,高朋满座的庆贺一番。那时候绝大部分人家都是按程序,打基础、树山、砌墙、上梁,当然有的户因属相有欺实在挑不出吉日子,那正梁上去后要在两头下面垫一个东西算是悬梁,待后来的日子里能选一个黄道吉日待这一天正式上梁时拿掉。
其实,上梁的早几天,主人家就开始为这天的正午餐准备了,但那时非常困难,无非是到集市上买点肉、鱼,有的户到黄桥肉联厂排队买脂油渣、猪下水,那中餐就丰盛了,一般是满六大碗。早就惦记着这一天的乡邻亲朋们中午下工后,会拍拍身上的泥尘,有的喊“走呀,上梁去”,有的喊“带了吗?”很快像一条龙似的人群簇拥到“上梁”的人家。
就餐的地方一般都在新的未盖好的房子里外,这里已成了一片喜庆的海洋。瓦匠、木匠及来出人情的都从大门游鱼而入,在门内右侧有一张桌子,坐一个大笔先生,专门负责收人情,红纸做成的本子上前几笔往往写成:毛主席元,周总理元,然后就是论来人顺序而写,有5元的,有2元的,也有1元的,你别见怪,也有欠账的。确实有,他们往往在人群的最后面,到写账的这里稍稍说一声我“欠2元”“欠1元”。可见那个年代,老百姓呀,我们的衣食父母穷酸到什么程度。
饭后二点准时上梁,乡亲们把正堂房子内的杂物、饭桌赶紧搬开,在两边的中柱内侧各放几米高木梯子,正梁就在两梯子间放着,上面已贴好了大红“福”字或“福禄寿”等字幅。
上梁是建房中最关键的大事,也是最热闹的时刻,一派喜庆气氛,预示房主吉祥如意,百事顺心。来看热闹的人围成几堵墙,最重要的还是要听匠人说鸽子。
有时上梁,经济条件好一点的人家,大致分为选梁、浇梁、照梁、抱梁、接宝、上梁六个程序。每个程序匠人都要说鸽子讨喜钱,主人听到一声声祝福,喜笑颜开,激动不已,给点喜钱也心甘情愿,图个吉利。一般人家其他程序也就省了,只安排“上梁”这个仪式,正午时即吉时已到,为配合匠人登梯,外面鞭爆齐鸣,这样的喜庆气氛中,一木梯是木匠,一边是瓦匠,边登梯边各自说着合子:脚踏梯子往上跑,鲁班传艺到今朝,八方神仙分左右,王母娘娘献蟠桃,上仔高堂望四方,福禄宝地造新房。文曲星君抱玉柱,武曲星君托金梁。要请主公开宝箱,取得绫罗万丈长,万丈长万丈长,今朝喜逢金屋堂,一钱长命多富贵,二钱黄金满玉堂,三钱主公福禄寿,乾坤和合仙人歌,五子登科达金榜,六六大顺代代旺。上梁合子说完后,匠人将主梁两端对准柱子安上榫头,主家把事先准备好的“发禄袋”接给匠人挂在正梁中央的下方,“发禄袋”内装有万年青、镆头、方糕、粽子、枣子、花生、秤杆、钉子等。“发禄袋”挂好后,匠人鸽子又响开了:千年旺,万年兴,万年青挂在新梁上,万年青像摇钱树,早摇黄金晚摇银,喜建高堂向阳开,金屋高贵发禄袋,发禄袋里藏宝贵,代代兴旺及第来。接着开始“接宝”,主家将糖米、糕点、香烟之类的物品装在盘中,夫妇各托一盘高高举起给匠人,并拉开一块长方形大红布,匠人将盘中之物一一抛到红布里,按照馍头、方糕、钉子、枣子、粽子、花生的顺序,抛什么说什么合子。厨子师傅本领高,蒸出馍头香飘飘,夫妻双方来接宝,子中状元及第到;方方粘糕像金印,主公发达到天边,高堂造在兴隆地,富贵荣华万万年;丁财两旺家业兴,五路财神送宝到门庭;秤砣虽小压千斤,千两黄金万两银;早生贵子如家珍,长生不老活仙人;中子状元回家乡,荣华富贵天下扬;长生不老喜盈盈,五代同堂合家兴,人过一百不算老,好似南山老寿星。盘中其它物品由匠人抛向四面八方,大人小孩抢着取笑,欢笑声、闹玩声响成一片,大家与房主一起分享欢乐和喜庆。一下午大家都沉浸在这热闹的气氛中。
在我们这一带,那时有许多确实困难的,经济条件较差的人家,是被逼着砌房的,有的是房漏雨要倒,有的是孩子大了无房结婚。那砌房上梁就更简单了,仅写吉祥的对联:竖柱正逢黄道日,上梁巧遇紫微星,贴于正梁下左右中柱上,两边再书:天高无忌,地厚无忌;日月无忌,阴阳无忌,上梁时还用一尺红绿绸布条作为龙须固定在正梁两头,当然也少不了糕点糖果之类散给看热闹的人们,共同热闹喜庆一番。
直到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和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的家乡与城市和大世界接轨了,盖房的人家越来越多,先是五架堂屋,紧接着七架堂屋,草房土墙在80年代绝迹,然后家家盖楼房,有的是二层以后发展到三屋四层,更有一些家庭盖起了小洋楼别墅。现在变成再也不大规模在农村盖房了,年轻人往往都是在城市,南京、苏锡常等购置于房产,待装璜妥当了,家具家电备齐了,用车把家乡亲朋好友接到新居地庆贺一番,这就是现在的上梁。虽然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但上梁的仪式概念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再下去几十年,人们的居住室又会是什么样?
建房、上梁,每当我们想起当年的一幅幅场景,想到衣服烂褛的亲人们忙活了几十年才辛酸的盖一次房,上一次梁,那时老人们那皱巴巴的脸上的笑容,再看看现在,想想现在,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呢!
作者简介
李桂荣,翁志嵩,古溪镇刁网村龚垛四组。
《西乡情韵》温馨提示
一、所投稿件必须是本人原创,并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因稿件著作权引发的纠纷,由作者自行负担。
二、稿件内容不得含有违法或其他有碍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内容。不得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否则引发的法律责任由投稿人承担。
三、平台编辑在忠于原创的基础上,可能对文章进行适当修改,如果您不同意修改,请在投稿邮件中注明。
四、体裁以诗歌、散文(含随笔、杂文、书评等)、短篇小说等作品为主。投稿时请附百字左右作者简介(可含生活照一张)。
六、投稿后三日内如无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安排。
七、投稿前,请务必添加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