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石桥村: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实现全村华丽蜕变
濮阳市台前县吴坝镇石桥村是典型的黄河滩区村,也是深度贫困村,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石桥村把产业扶贫作为推进脱贫攻坚,解决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培育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了全村的华丽蜕变。濮阳市台前县吴坝镇石桥村村民李连友一大早就在自家的鸽棚内忙着打扫鸽棚,打饲料,给鸽子喂水、喂食。李连友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父亲有病,需要长期吃药,两个孩子在上学,全家只能依靠他一个人的收入来维持生计,村两委在得知他从小对养鸽子感兴趣又有一定的技术之后,就帮助他申请扶贫贷款,建起了养鸽大棚,现在他不但脱了贫,而且生活越来越红火。濮阳市台前县吴坝镇石桥村村民李连友说:“赶上好政策,在家养肉食鸽子,一年七八万块钱,准备扩大养殖规模,争取挣更多的钱,现在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啦!”石桥村以前是附近有名的穷村,由于缺少致富门路,贫困户比较多,全村人,仅贫困人口就有人,被确定为深度贫困村。石桥村村委深知“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必须要有产业做支撑”。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村里在鼓励群众发挥优势产业大蒜种植外,还鼓励群众发展食用菌种植、葡萄种植,肉鸽养殖,利用扶贫车间开办企业等,吸引了一大批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徐建夫妇都是黄河滩区人,祖辈都是依靠种地为生,由于在家里没有挣钱门路,妻子怀孕8个月时还在天津打工,后来得知家乡的扶贫政策后,他们返回家乡利用打工的积蓄和扶贫贷款在村里开办了装饰材料加工厂,现在不但加工厂生意红火,徐建还创办了小龙虾养殖基地,每年拿出近1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益。濮阳市台前县吴坝镇石桥村村民徐建说:“家乡的政策好,在外面打工也有一点积蓄,然后就想着回家创业,一直做到现在,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农民的关心关爱。农民的收入比以前提高了,像我们村,几乎只要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事做都有钱赚。之前老家这边没有啥企业也没有啥打工的地方,村民只能靠种地养家。现在村里有带贫点,或者是服装厂、养殖种植基地,这些都可以去务工,现在不光是我们村,附近几个村的村民来的都比较多。”像徐建一样,石桥村许多外出务工青年纷纷返乡创业,如今,石桥村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项目或者产业,范龙胜创办了毛绒玩具厂,安置就业多人;徐振创办生态园,优先安置20多名老年人就业……年轻人创业上项目,中老年人务工挣收入,全村人人有活干,邻里关系更加和谐。67岁的张景菊老人每天忙完家里的琐事之后都要到村头的毛绒玩具厂去工作,这不仅让她手里有了零花钱,还让她扬起生活自信,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张景菊说:“这个社会多好啊,现在国家还给部分钱,像我这么大年龄还能在这厂里干活挣钱,我感觉很幸福啦。”石桥村把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在一起,让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持续提升。石桥村属于滩区迁建村,镇上的居民集中安置房也基本完工,不久的将来村民就可以搬入社区,住上楼房,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濮阳市台前县吴坝镇石桥村党支部书记康秀东介绍,下一步准备把村黄河滩区搬迁后流转土地,带动农民把加工业、种植养殖业干得更好,让农民人人有活干,人人有收入,人人有钱挣,把石桥村打造成更好的亮点。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