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相配巧夺天工,两千年前的西汉串饰竟如

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pf/mipso_5941815.html

扬州国宝,名扬天下。项链作为一种饰品,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的人们会把小石珠、兽牙、兽骨等串在一起,佩戴在胸前。随着历史的发展,项链的造型越来越精致,材质也越来越丰富。走进在扬州博物馆内,就有机会近距离欣赏一条西汉时期的精美项链。

扬州博物馆讲解员朱媛介绍,博物馆内的西汉串饰年出土于扬州西湖胡场14号汉墓,发现的时候,它佩戴在一位女性墓主的胸前,串饰由28件极其细小的雕刻饰品组成,每个上方都有很细的小孔,以便串起来佩戴。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王朝,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在这一大背景下,扬州地区的手工业得以迅速发展。这件串饰,正是汉代扬州匠人的一件杰作。从材质来看,亮丽的黄金,洁白无瑕的美玉、红色的玛瑙、黑褐色的玳瑁……各种材质和谐搭配、色彩丰富;仔细端详,串饰上的每件小饰品,都有独特的形状和造型。

扬州博物馆研究员徐良玉介绍,西汉的项链上有圆形、菱形、圆柱形等大大小小几种珠子,雕刻了辟邪、鸡、鸽子等形象,坠子是玉兰花模样的白玉。

而项链从远古演变到汉代,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原始人类佩戴项链,多数是出于记数和记事的需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项链从功能性逐渐向审美性发展。这条西汉的项链,就兼具了装饰和祈福等多种功能,如鸽子、鸡都是可以吃的,辟邪等神怪动物代表驱邪的意思,把它们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对女性来讲,既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祈福的器物。

西汉的串饰华美精致、寓意吉祥,更让人惊叹的,是串饰上使用的微雕工艺。微雕,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历代称之为“绝技”。

徐良玉说,串饰上的金壶高度不到一厘米,中间是镂空的,表面有连珠纹。在汉代墓葬里面,发现的金器本来就不多,所以这件金壶非常珍贵,它的做工精细,反映了扬州汉代工匠高超的艺术水平。

项链上的两只金壶,采用敲打、焊接、镶嵌等多种技法制作,极其精细。几只辟邪也都不到一厘米,但它们雕工简洁,形体准确,制作工整。而玳瑁鸡和玳瑁鸟更是栩栩如生,汉代匠人利用天然纹路表现禽类的羽毛,既具有写实风格,也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徐良玉介绍,羽毛的表面很光亮,是抛光的,但那时候都是手工制作,没有机械,所以都是靠人工打磨出来的。

包括这条项链在内,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后期,扬州甘泉汉墓出土了多件汉代串饰,其中还有一件手串也是代表作之一。徐良玉介绍,手串上的珠子都是玛瑙的,有椭圆形的,还有菱形,菱形的珠子叫方胜,寓意吉祥。除此之外,还有雕刻成煤精、羊、鸽子、壶的珠子。

精美的串饰,小中见大、巧夺天工,是汉代微雕串饰的典范之作。它们展现出的精巧工艺,也扬州玉石琢雕业的兴盛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这样一条项链,即使放在两千多年后的现在来看,也毫不过时,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时髦!作为后人,我们也要继续努力,发挥工匠精神,让“扬州工”名扬天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ezizx.com/hlzz/129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