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展期PublicExhibition
.06.23-.09.19每日9:30-17:30
艺术家Artists(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陈陈
葛全
蕾猪
李桐
潘戈阳
吴笠安
张宾
张弱
周斌
展览地点ExhibitionVenue
虹·美术馆
苏州市工业园区李公堤4期17幢
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和最亲密的伴侣在一起时,虽然不离不弃也从不争吵,却难以真正建立一种深刻的、自由的、能够互相响应的联结,我们之间的距离看似很近,但又好像很远。”这未必是一段关系走太久后的疲惫,而可能是处于“假性亲密关系”状态--很多人在情感里的联结基于浅层状态,然后又处于不作为状态。每个人都身处亲密关系的网络,却鲜有人知道,亲密也有假象。如今,你会看到不少人基于对时代现状的合理认知,成长于后现代的青年一代,如此的流动、变化与不确定,正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结构后的虚无,却不幸如此,处在靠承诺维系的单偶恋爱,或者叫契约精神绑定的亲密关系中。西方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弗洛姆(ErichFromm)在《爱的艺术》中讲到“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爱为纵观前提,正如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但能够唤醒一个将情感深埋心底的人。感情最怕的不是遇见问题,而是害怕本以为你不会走,以为你懂我,但偏离的感情观使得本可以一起白头的人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之间其实过得很好,但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
本期展览由9位艺术家通过平面绘画,数字影像,雕塑装置等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向公众呈现了关于“假性亲密关系”的5个部分:早期的家庭教育问题;生活经历;情绪传递;情感禁闭;释放亲密度。
部分参展艺术家作品ArtistWorks
《Cande和Sergio》陈陈
摄影作品
《Cande和Sergio》拍摄于马德里公园,某处即将干涸的水塘,倒影在水里的天,就像一面镜子,他们彼此凝视,以自己的方式靠近。作品的出现是瞬时的,艺术家渴望以这种方式记录那个瞬时的时刻。并希望观者通过这组摄影作品,了解那个瞬时的“我”。我们从未相见,但在这一瞥之后,我们又靠近了一点。
景观博物馆系列-《月亮掉入便士》葛全
布面油画xcm
景观博物馆系列-《手拿云朵的妇人》葛全
布面油画x70cm
如今景观,图像充满了我们生活的世界。一定程度上景观早已成为现实的一部分。景观博物馆这个系列作品艺术家想从博物馆这个最早景观,图像诞生的地方出发去回应景观。解构文化理性,以景观回应景观,影像反击影像。重建诗意景观。
作品《月亮掉入便士》,月亮象征理想,便士映射现实,金钱。理想与现实是永久的矛盾命题,除了对立以外,有时往往又会是理想在不知不觉中被掉入了现实,嘴含四叶草的鸽子象征着理想,希望。汇聚着信仰,理念的目光被月光照亮,却又难免被现实,金钱砸落,粉身碎骨,那金币的光和月亮的光一样耀眼,有时不仅仅是选着月亮还是六便士,也可能是你以为的月亮也掉入了便士。《手拿云朵的妇人》这件作品将扬·范艾克的Margaret肖像进行解构重组,创造一个情境,表达一个平凡人在理想与家庭责任,虚荣与现实,向往与行动之间的矛盾。想要成就可能都没理想,爱慕虚荣却没有条件,准备努力又有家庭羁绊,就这样留下岁月的痕迹。
《战神》蕾猪
雕塑50x40x30cm
《空间》蕾猪
雕塑40x30cm
《生命》蕾猪
布面油画70x90cm
“你我皆为星辰之子,每个细胞都书写着整个宇宙的历史,当你凝视自己,也望见了宇宙的轮廓。”
——蕾猪
蕾猪在作品中探讨着庞大宇宙与自我的对立,讲述生命的意义,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万物存在多个维度,这个维度可能是思维、视觉、触感、意识等,生命的意义在于努力、拼搏、勤奋、优秀、挑战自己,把每一天过好,这些美好彼此是付出在挑战困难克服困难强化自己的基础上。人生勤奋其实是件很美好而又有力量的光芒。作品战神系列,“战神”原是以艺术家本人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为原型创作的一系列形象,因为朋友性格坚韧不拔、不服输、坚强、勇敢、善良、正义等等一切美好的形容词都可以用在她身上,所以战神代表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正能量的化身。
《LaFarfalla》李桐
雕塑装置尺寸可调
大量的蝴蝶象征着泛起的思绪,实是对假性亲密关系的排斥,蝴蝶的形象美丽且生命短暂,像陶瓷脆弱易碎的特点,也代表情感中虚假的美好,小心翼翼的试探,边缘感。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假性亲密状态所造成的不安感,“幻化成蝶”形成无法消化的滞留状态,重复叠加拥挤在编织网中,网是一种开放的空间,但好像无法呼吸被束缚,同时又是被保护的矛盾体,摇摇欲坠。对因各种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很难去改变的既定事实,逃避?还是逃离?我们该如何抉择?
《对不起我爱你》潘戈阳
纸面立体绘画44x34x6cm
《异梦》潘戈阳
纸面立体绘画90x65x5cm
CrossingAbbeyRoad(黑胶)潘戈阳
PCB电路板装置30x30x5cm
《whereareu,bro》潘戈阳
PCB电路板装置25x15x10cm
艺术家潘戈阳纸面立体绘画系列作品是以三角立面波浪形的立体效果呈现,这种形式使得左右角度看画面会呈现出两个不一样的图像,移动着看会有一个类似于过场动画的效果。这也加强了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他的作品更是通过观众的移动和对视觉差的分析脑补从而增添了画面的完整性。PCB系列作品,艺术家用物理的方式改变它甚至将它重新定义,电路板上的纹理以及元器件的位置被工业机器修整的如此精准,透着一股理性之美,有着自己的一套逻辑,它的生产就意味着一件电器的诞生,一个甚至多个功能的实现。它的生产被赋予了功用的意义,布线和原件的摆放必定遵循功能要求以及电器原理,所以整个电路板,看似很合乎逻辑,却使人辨认不出这是什么。上面的图像并没有什么形象可言,它在设计生产之初就不是为视觉图像内容而造,电路板也基本是隐藏在电器的内部,不见天日,没有人在乎它长什么样。偶有一些电路板的图案的排布充满未来科技感,类似于某些大型游戏的地图,能引发人们的一些想象,虽如此,也只是恰巧工程师画图时迫于板子的面积大小以及元器件的丰富,形成了这般图像,其出发点亦是直奔功能。艺术家构思了一些儿时玩的经典FC游戏场景,以前面制作过的马里奥为灵魂人物,将其他游戏场景诸如魂斗罗,街头快打,影子传说等游戏场景串联起来,形成如今社交平台很火的九宫格,期间会配有声音、电子屏幕影像、游戏机体验、光感应开合小机械、还有网络的互动。原本被游戏机包裹在内的游戏程序电路板,以游戏图像外显,并具有游戏功能,它甚至反过来将游戏机包裹在它自身的内部。
《若智若愚》吴笠安
雕塑**20cm
《若智若愚》在一块×cm见方的基座上用树脂制作了一个卡通化的人物半身像,其展示方式是将人物后背安装在基座上,而基座则以背板的形式安装在墙面上。作品以蓝色(蓝漆)和金色(金箔)两色为主,人物和基座在颜色上呈现出翻转和呼应的差异。不难看出,作品的名字“若智若愚”来自于成语“大智若愚”,但是艺术家在这里有意识地进行了意义的转换:“大智若愚”表达的含义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像是愚笨的,而“若智若愚”则将这种确定的“智慧”进行了消解,从字面上来理解意味着智慧与愚钝的不确定性。其中人物身形呆板,略微夸张的脖子水平向前伸,卡通化的形象显得既造作又滑稽,并且人物的面部表情是僵硬的,似乎是在聆听又像是在沉思,因而这样的姿态既像是在谦逊地承受一切的外部意见,又像是坚定地捍卫自身独立的思想意识,在这种模棱两可的状态之中,不仅能引发观者对于矛盾意象的辩证思考。
彩虹系列-《牵手》张宾
雕塑50x43x13cm
彩虹系列-《波》张宾
雕塑80x40x30cm
《对视》张宾
雕塑50x25x25cm
每个人的心中都曾经有一颗纯真干净的心灵。可随着在现实世界中的成长,最初的纯真被现实慢慢侵蚀,变得越来越没有自我,以至于失去最原始丰富的精神世界。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得艺术家内心变得更纠结、迷茫、无奈。张宾的作品外观造型是充满童稚的,是容易亲近的,可表面充满尖刺,似乎拒绝与人亲近,它是一个矛盾体,它可爱却与“你”产生距离,表面尖刺给人视觉的张力,形成特殊的空间表达。这些刺更多的是传递一种:独立的,冷静的,反思的精神。就像蒂姆伯顿TimBurton的一部电影《BigFish》里面的表达,影片里面父亲看世界的方式:他在病床上的充满想象的回忆说明他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人,他是一个精神富足的人。
《Injuredlioness受伤的母狮》张弱
旧书铁铸铜xx50cm
《Wing-插翅》张弱
铸铜旧书舊喇叭x90x30cm
《育婴室》张弱
传统德化白瓷27×21×27cm(单体)
《创世纪Genesis》张弱数码动画s“张弱的作品一看的话很有点童话寓言里的感觉,作品的表现形态是非常可爱的。但是,当我看到他的作品是用旧历史书,旧科学读本堆积、制作而成时,我觉得其实他的作品是非常现实的,虽然没有攻击性,但依旧在向社会质问种种问题。书和书之间没有很大的空间,一本一本叠加累积而成的一件作品,能看出来,张弱对于小的问题也是从来非常认真的面对的。
张弱现在的形式不仅仅限于雕塑,在作为艺术传导的时候,你往往能体味到那种强烈存在感。因为有这种强烈的气氛,当传达到能感受悲哀和弱小的人们的时候,可以从眼睛到心中漾起共鸣。所谓强烈,并非就是单一的,那并不张扬,而静静地强烈,也是存在的。这种“强烈”地存在,就是张弱的作品。
作品也是张弱的精神的一部分。”
——沓名美和(MiwaKutsuna)
《ElephantLove》周斌
布面油画80×80cm
《Listen》周斌
布面油画70×90cm
艺术家在尝试表现我们所处的当下人们的一种群体性的精神状态。首先我们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时代,各种各样有用的无用的、图像的、文字的、音频和视频信息,我们瞪大了眼睛也看不过来。尽管信息量在不断膨胀与爆炸,但人的寿命依然还是短短数十载,所以我们更容易被情绪化的状态所感染,变得焦虑,易怒,神经质,不稳定,易伤感,短暂亢奋,长期迷茫。艺术永远在反映时代,就像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方立钧的打哈欠形象,其表现了80,90年代人们短暂的迷茫和冷漠。同样的,崔健的一无所有,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这类优秀影音作品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瞪大的眼睛是周斌对当下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进行艺术加工夸张之后做的第一次诠释。作品人物的眼睛在被艺术夸大之后,就需要一系列形象上的变化来就进行配合,用纯写实的画法和单纯的卡通化处理都无法表达我想在作品中阐述的思想及内涵。在他当下的作品里,颜料层结膜的质感,笔触流动的过程感,层层颜料在半透明下的丰富层次感,以致今后随时间推移作品表面所形成的包浆,这些都是艺术家理解下单纯的图无法传达的。于是周斌考虑在卡通化变形和写实之间做一种平衡的尝试,加入了更为贴切的能够表现出时尚、潮流的微卡通画元素,通过过去对委拉斯贵支等大师作品的临摹,使他的作品拥有了绘画的明暗,造型,描质感的属性。周斌这一系列作品,简单来说,巴洛克风格的写实,同时具有一点当下的潮流,一点戏虐的浪漫主义色彩。具体到每幅画都有它各自的故事和思考,大多数取材于当下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或对这种现象的调侃和思考。
温馨提示:展览需购票入场,阅读原文购票。
更多园区文艺讯息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