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4086.html
(本文转载自收藏拍卖杂志)
你不一定知道他的名字
但你一定见过或者听说过他的作品:
被悬挂在美术馆半空中的马
双脚被拉长
《二十世纪》年
一个18K黄金马桶
令10万民众趋之若鹜,排长龙一睹马桶真容
后来马桶被不明身份的窃贼偷走了
《美国》年
一根普通的香蕉
被一截强力胶贴在墙上
就卖出了15万美元的天价
……
《喜剧演员》,,香蕉、强力胶带,尺寸可变。
这些“惊世骇俗”的作品,全部出自著名的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之手。近日,这位当代艺术界最受欢迎却最有争议的“明星”的最新个展“莫瑞吉奥·卡特兰:愿你在此”登录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SWCAC),为观众呈现其涵盖雕塑、墙绘、装置等多元媒介的20余件代表性作品,以及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互动装置作品。本刊小编作为受邀媒体,也第一时间打卡了展览——还是那个熟悉的卡特兰,时而严肃真诚,时而玩味讥诮。
但若仅仅认为他的作品如表象那般,是一眼看尽的恶作剧,你便掉入卡特兰精心设计的陷阱里了。
展览开幕现场
01
卡特兰本人到深圳了吗?
没来,但又来了!
20世纪80年代末,艺术界闯入了一个“坏小子”莫瑞吉奥·卡特兰,他的挑衅、玩笑、嘲讽,还有令人瞠目的创作,不仅令普罗大众着迷,也让疲软的艺术从业者惊醒。
有趣的是,如今功成名就的卡特兰,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他的童年在威尼斯附近的帕多瓦长大,母亲做女佣,父亲是卡车司机。厨师、木匠、园丁,甚至停尸房的看护员他都做过。在年,他将他自己的形象贴在当时非常流行的FlashArt杂志封面,由于做得过于逼真以至于浑水摸鱼进入了各种报刊亭和画廊,就这样,卡特兰开启了他的艺术职业生涯。也正因这些人生经历,在看似戏谑有趣的作品背后,是他对现实的巨大嘲讽和对爱与死亡的思考。
莫瑞吉奥·卡特兰
继年末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呈现的卡特兰中国首次个展“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之后,UCCA携手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SWCAC),在这个夏天为观众特别打造卡特兰全新个展“莫瑞吉奥·卡特兰:愿你在此”。
虽然艺术家本人还是无法亲临展览现场,但以卡特兰为形象的诸多作品依旧没有缺席,并将以不同的形式来到深圳的展厅之中:
《迷你的我》,,树脂、橡胶、人造毛发、颜料、衣服,45×20×23cm
给作品缩小尺寸是卡特兰的众多“招数”之一,当身形变得迷你之后,仿佛也缩小了感受、情绪、恐惧以及快乐。作品《迷你的我》就如同它的名字——卡特兰将自己的形象做成装饰摆件,放在壁炉台面上,图书馆书架上,或是天花板吊顶上,漫不经心地低着头,仿佛在看观众或是盯着地面放空,时而面露忧伤,时而带着一丝沮丧。
《精迷你》,,彩绘铂金硅胶,总尺寸可变,单个尺寸:15×8.5×10cm
比《迷你的我》更小也更多的是遍布于墙上的装置作品《精迷你》。这些粘在墙上的小小面具彰显了艺术家对自我形象幽默而不可思议的痴迷,同时也暗示着一个人的个体身份需要成千上万个近乎无形的“自我”来塑造。
《家庭词典》,,银框黑白照片,19.7×15.2cm
在现场,观众可以看到银色相框中双手比心的卡特兰。在作品《家庭词典》中,褪去衣物在胸口比心的卡特兰填满了这个相框圈起的中产阶级小天地,显得既可爱又让人局促。
《卡特特兰》,,霓虹灯,尺寸可变
《卡特特兰》的霓虹灯牌,这是艺术家最为简单而直观的早期作品之一,他将自己的签名做成了商店、餐馆霓虹招牌的样子,又故意把名字的内容拼错——“卡特特兰”的每个“特”(字母t)都被拉长为一个十字架,令人联想到耶稣受难,这是卡特兰这代意大利人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宗教意象。
展览现场,“卡特兰”可谓是无处不在。
展览现场
02
本次深圳展有什么看点?
开启一段诙谐有趣的探索之旅
当日展览一开放,第一批打卡的观众立马涌进展场,小编都被人群挤着走,卡特兰的粉丝号召力可见一斑。
《足球场》,,木材、亚克力、钢材、纸、塑料,1×6.51×1.20m
策展人弗朗切斯科·博纳米在展览开幕视频致辞中说到:“深圳展与你看过或社交媒体上看到的UCCA北京展完全不同,这是一个崭新的篇章。北京UCCA的展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非常壮观,而深圳这次展览整体氛围感更加私密,观众与作品的关系更紧密,相比美术馆更有家的感觉。”
要说此次展览的看点,非卡特兰近些年广受欢迎的经典作品莫属。
如以“天价香蕉”闻名世界、激发全球观众对艺术的本质和价值展开激烈辩论的《喜剧演员》()。《喜剧演员》指的可能不是作品本身,而是所有参与讨论作品的观众、那个展览现场吃掉香蕉的行为艺术家,还有现在在听小编在说这件作品的你……大家都成了这件作品的一部分——“喜剧演员”。这件作品在展览现场也引发了大家排队合照。
《喜剧演员》,,香蕉、强力胶带,尺寸可变
与此同时,展览还汇聚了卡特兰跨媒介、风格多变的作品,力图从多个面向展现艺术家丰富而多元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前文提到的作品《迷你的我》()和《精迷你》()中,艺术家通过改变物体大小比例营造特殊的感官体验,探讨了个人身份与形象的多变。
卡特兰系列作品中常见的动物标本和骨架也出现在了展览上,比如作品《小孩》()、《无》()和《无题》(),其中,鸽子标本在本次展出的不同作品中现身,并被艺术家赋予了多重意指,而叼着报纸的狗骨架则诉说了卡特兰对爱与信念力量的信仰。
《小孩》,,鸽子标本,尺寸可变
(左图)《无》,,木框、五只鸽子标本、24K镀金不锈钢,××35cm
(右图)《无》,,木框、九只鸽子标本、24K镀金不锈钢,××40cm
《无题》,,狗骨架、报纸,45×70×30cm
童年经历与日常物品在卡特兰的观念性艺术中亦升华为对普世价值的思考,作品《爸爸,爸爸》()的创作灵感源于童话木偶匹诺曹的故事,作品以充满童趣的外在包裹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内核;而在作品《无题》()中,卡特兰则让破靴子长出植物,用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常见物品传递艺术家对万物生长的浪漫想象。
《爸爸,爸爸》,
《无题》,/,靴子、仙人掌、土壤,尺寸可变
此次深圳展出的还有他在年与年创作的最新作品,如年创作的装置作品《张三》,延续了卡特兰根据不同场地,凭空构建无家可归之人可能生活场景的创作,表达了艺术家对于人类处境不完满的思考:如何在比自己不幸的人面前审视自己的人生;年创作的墙绘作品《无题》,呈现了用强力胶将一个艺术经纪人粘在墙上的画面,这件作品是对他年同名行为作品的视觉再现,当一个真人被粘在墙上,这个人还是艺术家的经纪人,观众感受到的不仅是视觉震撼,还有对艺术与整个行业的反思。
《张三》,,衣服,靴子,尺寸可变
《无题》
《Ciao》()重新演绎了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年在北京UCCA上演的行为表演,不同的是,这次演员所戴头套的样子由毕加索变成了卡特兰自己。这件作品在持续批判艺术世界的商业化现象的同时,亦探讨了卡特兰作为意大利文化国际代言人的角色与职责。
《Ciao》
展览还呈现艺术家针对SWCAC的展陈空间,特别为本次展览创作的一件互动装置作品,以及场域特定和行为表演作品。卡特兰将《分离派发电机》()和《对!》()结合,以全新方式打造了一件互动装置作品。观众通过脚踏《分离派发电机》中连着发电机的自行车,可点亮被制成灯泡形状的卡特兰头像雕塑作品《对!》。由此,艺术家将其此前对艺术世界内部运作机制的探讨,转变为对个体性格中怀疑与自信并存,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