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看皮肤病白癜风最好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085999.html在阿尔及利亚工作的三年,去土耳其玩了两次,感觉完全不一样。——引子
年的秋天之旅
年的国庆,自己也没什么打算,休息一下,或者看看书。朋友们决定去土耳其,自己也蛮想出去走走,除了看看风景之外,也想跟着别人学习一下怎么在国外旅行,为以后自己出行做一下准备吧。
晚上坐大巴的时候睡不着觉,就打开手机的文档记录功能,写下一些即时的感想;不像以往那种时间段的记事方式,这次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之后再稍微分了下类。
(一)旅行记事之背包客
在伊斯坦布尔坐轻轨的时候,一个背着大旅行包的亚裔女孩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旅行包大的足够遮住了她2/3的身体,感觉她用整个身体在扛着这个包。因为是出来第一次见到亚裔面孔,所以就主动用英语去交流,才知道她是韩国人。和电视里我们经常见到的韩国女孩真的不同,感觉就像一个邻家普通女生。她一个人申请年假出来玩,已经在欧洲玩了几天,打算在伊斯坦布尔待三天。互相聊了很多,称赞她的英语很棒,一起开日本人的玩笑……
在后续的旅行中也遇到很多类似的独身背包客:逛了大半个亚洲的十六岁哥伦比亚少年,傍晚六点多钟还在找旅社的韩国大叔、在费特希耶见到的唯一一个独自出行的中国女孩、在轮渡上认识的加拿大大叔……记得刚到格莱姆的清晨,五点多推开旅舍负一层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双人架子床和仍在梦乡中的旅客。他们当中很多人应该就是上文中的独身背包客。
很久之前就有朋友问我一个人到处走有什么好玩的,自己也讲不出来什么理由:自由自在肯定是主要的原因,平日里的忙忙碌碌,有机会可以独自出来走走,看看风景的同时能够肆无忌惮的胡思乱想也是件很惬意的事情。下次有机会再遇到独身的背包客,自己也会去问问他们的感受。
(二)旅行记事之房东
为了节省费用,我们只预定了两夜的宾馆,其他晚上都在长途大巴上度过(关于大巴上的经历有必要单独写一篇)。费特希耶dovehotel的房东是位土耳其大叔,旅店是他家的别墅改造而成的,后院有个小游泳池和厨房,旅客可以自己买食材做饭吃。
平日里旅客的早点和房间的清洁由他的太太负责,虽然她不会说英语,但是人很好。房东大叔是个很谦逊和幽默的人,给我们推荐了一些好玩的地方,并特意嘱咐太太给我们这些中国游客送热水。临走的那天在一起闲聊,对比两国的房价,并答应我们询问外国人在此地买房的可能性。大叔打算明年去中国旅行,希望有机会见面。
格莱姆的stonehouse旅社更大些,一层是大通铺,架子床,上下铺,很多背包客睡在这里,晚上门也不关;二楼和三楼则是标准间,三楼还有一个大客厅和一个小厨房,楼顶也可以上去,摆着一些桌椅供歇息。闲暇的时候可以坐在客厅里喝免费的土耳其红茶,或者坐在屋顶晒太阳。这一家人比较有意思,日本太太和她的土耳其先生,还有他们三岁的小女儿。虽然还有两位土耳其妇女在店里工作,但她们只负责保洁,做饭、收拾客厅、迎来送往都是主人俩负责。
因为旅客以亚裔居多,尤其是住在标准间的客人,因此那位日本太太更忙碌些。热闹的时候,客厅里可以听到日语、韩语、土耳其语、英语、粤语、法语等七八种语言。夫妇俩待人都很友善,提醒我们哪家旅行社比较靠谱、租车中的一些细节等等,客人用餐完毕总会问下口味如何,旅客离店他们也会送到楼下。
他们的女儿则在客厅里玩耍,小女孩只有三岁,脸肥嘟嘟的;有时候由保洁阿姨照看,有时候则由我们这些旅客当当临时保姆。小姑娘一点都不怕生,活泼可爱又很有礼貌。自己闲下来无事的时候就陪她玩,叠飞机、给玩具熊穿鞋子,还有郭哥、伸姐和我一起给小姑娘剥石榴吃……虽然我俩语言不通,但玩的不亦乐乎,不时的向对方做对的动作竖大拇指表示赞同,要么就是一边撅嘴一边摇头的说“NO…NO…”。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吃饭时妈妈带着孩子在客厅里跳摇摆舞,旅者们和她们一家人笑个不停……真心希望未来还有机会再见面。
(三)旅行记事之吃东西
本来想用“旅行记事之饮食”这个小标题,但想了想不就是到处吃东西么,没必要整那么正经。
土耳其以烤肉出名,满大街都是烤肉转炉。这么说吧,其实就和国内的巴西烤肉没什么区别,只不过这里是用面包棒和烙饼夹肉。我们仨觉得相对而言,土耳其披萨更有味道,长条的面饼上摊上一层肉末和素菜,味道很鲜美。烤串就一般般吧,初来乍到的人可能会误解,以为烤串就是烤串,比如我们仨在费特希耶的晚上点烤串吃,点了两份,上来一看除了烤串还有米饭、土豆和蔬菜,一大盘子,我们都傻了,吃完实在撑得不行。
当然也可以尝尝海鲜,我在格莱姆坚持点了一份鱼,实际上就是烤鱼,实在没什么尝头;不过对于一直在吃肉的我们,一条鱼还是被我们瓜分的只剩了骨头。至于所谓的土耳其早餐,不过是自己用切好的番茄、黄瓜、生菜,配上各种果酱和奶酪做份沙拉,主食就是红茶和面包咯。上述菜品尝尝还可以,一天三顿的吃实在受不了。在伊斯坦布尔麦当劳吃汉堡的时候,就这土豆条吃榨菜,实在是美味无比。真不晓得土耳其人哪来的勇气称自己的饮食仅次于中国和法国。
旅行的最后的一天,我们仨在广场上瞎逛,用手头上仅剩的2.5里拉的钱里拿出2里拉买了一个玉米棒,掰成三段吃的不亦乐乎。代价就是,谁也不许再去上厕所了(土耳其这边上公厕是要钱的)。因为实在不想吃土耳其大餐了,伸姐提议去吃中国餐厅,进去打听了价格很便宜,惹的伸姐一个劲的抱怨我们为什么刚来的时候阻止她吃中餐。在卡西姆广场的一家中国商品店里,中国老板娘推荐了一家西西里的中国自助餐厅。虽然餐品只有十几种,但总算找到了点家乡的味道。看来,以后出来榨菜、泡面和酱油是必须要带的了。
其实土耳其除了烤肉,另一项有名的就是甜点,自然包括了冰激凌。在独立大道上有好多家甜品店,街道小巷的拐角处也有小小的甜品店存在。虽然我不喜欢吃甜点,但香气扑鼻确实非常诱人啊。另外,有一意思的是这里卖烤栗子的特别多,和玉米一个摊,而且栗子都拨好;这边人吃玉米喜欢撒盐!
(四)旅行记事之那些难忘的风景
我们第一天和第六天是在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古称君士坦丁堡,扼守亚欧大陆的交接点博斯普鲁斯海峡,共分为三个大区。我们因为时间有限,第一天只是去了新王宫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说实话,我对新王宫没有太大的印象,那里确实富丽堂皇,但是很不幸的是当时自己太困了,脑子根本转不动,总想赶紧倒地睡一会。
果然,临出来的时候,在草地上躺了一会,两分钟就入眠了,据说鼾声时起彼伏。睡了那十几分钟,下午就特别有精神,去卡西姆广场坐电车看满大街的土耳其美女,我和郭哥还特地录了一段三分钟的视频用以证明这个国家遍地都是美女。新王宫就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一侧,风景秀丽,海水很透亮,蓝的耀眼。我们竟然看到了水母,可以想象这里的水质有多干净。坐在桥下的咖啡厅里一边喝着红茶一边看着游轮往返于海峡两岸,真是无比的惬意。
第二天赶到费特希耶的时候已经将近中午了,在旅店安顿好,睡了一觉,下午骑着租来的自行车出去耍。这里的海比伊斯坦布尔更加的清澈,而且小镇上人特别少,所以海滩显得非常宁静。骑自行车到了一个很大的水泡,应该是一条小河的入海口,水又浅又清,远处的高山映在水里,随着清风拂过,山影随水动。
水湾的转弯处有几个小孩,大的不过十二三岁,小的也就七八岁的样子,起初我们以为他们在钓鱼。走近了,其中年龄最大的那个男孩从水里提出来一篮子螃蟹给我们看,最小的也有巴掌大。他们钓螃蟹特别有趣,鱼线绑上鸡腿,直接甩进水里,待上几分钟拉上就可以了,成功率大于五成!在此美景下用如此简单的方法钓大螃蟹,实在是太让人羡慕了!!
我们仨很后悔没买了他们那一提娄螃蟹回去自己煮着吃。费特希耶就是个海港小镇,海港很小,停着很多小渔船,放学后的孩子在海港里跑来跑去,在小渔船上爬上爬下。我们仨就这么骑着车在海滨小道上一路看着风景。海蓝蓝,天蓝蓝,实在是不想离开呐。
其实我们来费特希耶主要是为了来玩高空滑翔伞的,每人一百里拉,半个多小时。从高空上看海湾别是一番风景,海滩上人影憧憧,但小如蚂蚁。远处的大海上只有几艘轮船点缀其上,犹如蓝色画布上的几个小白点。不过这么慢慢悠悠的降落实在没意思,我跟教练提议玩点刺激动作,高速旋转、倒飞、侧飞、极速下降等等,感觉棒,但是那种晕厥的感觉也是终生难忘了。
降落的时候,滑翔伞掠过屋顶,看到小镇上的居民有的在自家院子里惬意的一边烧烤一边晒着太阳。但是,下来后我赶紧买了两听可乐,一听送给教练,一听自己灌了下去,之后找个厕所就吐了起来。回来后同事们听说我玩了滑翔伞,都非常吃惊——没想到我这么单调的人会选择玩这么刺激的运动。人生难忘的经历啊。
离开费特希耶的时候真有点依依不舍。到了格莱姆正好是清晨五点多,叫开旅社的门,我们的房间还得等到十一点入住,透过客厅的窗户,朝阳只露出一点点的微光,很多热气球已经缓缓升起了,犹如童话般,那就不如去坐热气球吧!
每人在集合地领一张胸卡,相同颜色的乘坐同一个热气球。汽车把我们拉到一块很空旷的平地,四周都是连绵起伏的石灰岩矮山,据说这里被评为最像月球的地貌。大大的热气球先要用两台鼓风机鼓起来,之后间断性的点火才能全部升起来。大家一个接一个的爬进去,教练嘱咐一下安全措施之后美妙的旅行就开始了。
热气球缓缓升起,远处的平原、高山、甚至河流都在渐渐升起的朝阳照应下显现出来。其他的各色的热气球也高高低低的悬浮在半空中。我们飞过山谷,突兀的矗立的山头下偶尔显露出一些人工挖掘的石洞,据说这是当年基督徒为了躲避伊斯兰教教徒的迫害而修建的避难所,犹如精灵洞穴一般。这边的平原感觉像冲击平原,夹在山谷之间,城镇就分布在这窄小的平原上,红砖白墙非常素净。
有时候热气球飞的会比较低,一百多米,可以看到地面上稀稀落落的土耳其野葡萄藤,远处的高山在清晨淡淡的薄雾中若隐若现,晨起的飞鸟的啾啾鸣声不时传来。我趴在框子的边上,此时想不出一言一语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郭哥和伸姐说如果未来我有了女朋友,一定要带她来这里。我心里想了想,那副画面确实也不错;自己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带爸妈能出来走走,下次回国就帮他们去办护照。
从热气球上下来,感觉就像从另外一个世界归来一样,很奇妙的感觉。回到宾馆吃了早餐,顺利入住,反而不知道下午去做什么了。好好睡了一觉,陪店主的女儿玩了一会,下午出去溜达。格莱姆小镇是在一个山坳里,四周都是高不过几十米的山包。走走停停,想爬上山头等待落日,可惜上山的路多半只是通向当地的人家的小院子,房子则都是岩壁上打洞而建。
很多房子都空着,主人不晓得出行了多久,院子里桑树的果子都被鸟啄食尽了,地上遍布着紫红色的印迹。还有一户人家,院子里种满了葡萄,滴溜溜的挂满了枝头,围墙上还放着锯子、斧头等工作,看样子主人应该是过节了,我们就毫不顾虑的随便在院子里摘葡萄吃——这边的院子都没有门。
沿着小路继续爬坡,中途还路过一户人家在煮羊肉,陶罐里装满肉、倒上水和调料,用锡纸封上,放进岩壁挖成的烤炉里,香气扑鼻啊。好不容易爬上观景平台,视野开阔,太阳渐渐的坠入山的另一头,热气球又开始升起来了。
晚上去参加土耳其之夜,坐在山洞里看当地的民族舞蹈,游人仍是亚裔居多。我对舞蹈没什么兴趣,相比之下,山洞的构造、壁画和劣质的白葡萄酒更吸引我。
其实玩完热气球之后,我们就失去了在格莱姆长待的兴趣,反而更加想念费特希耶。但车票都买好了,怎么着也得待下去。第二日讨论来讨论去,租车出去耍,开到哪是哪。我是一上车就困,不过每次停车的地方都特别漂亮,我们看过了穿镇而过的小河,看鸭子在水面上抢面包吃,也极力的想开上一座山头,被发动机莫名其妙的嗡嗡声搞得心神不宁;也去了所谓的红色旅行线路,沿途风景确实不错,可惜爬过的精灵山洞都是空空荡荡。
最深刻的是去找一个大坝,见到了一条内陆河,河岸两旁草地和树林间隔不断的连绵不绝,当地人就在林地里烧烤、唱歌。我们还被一群阿萨拜疆裔的土耳其年轻人邀请品尝他们的烤羊肉,真是太鲜美了,让我想起了在包头大块吃肉的日子。
晚上乘坐长途大巴返回到伊斯坦布尔,困的不行,在轮渡上睡了一圈又一圈,不过当天晚上终于吃上了中国饭,还是很欣慰的。
回到阿国有一段时间了,还是很怀念在费特希耶的两天。
年的春节之旅
去费特希耶玩滑翔伞,去棉花堡或者卡帕多西亚乘坐热气球看精灵古堡,或者去番茄红城体味类似厦门的小资情调……伊斯坦布尔是很多上述城市旅行者的中转站。
翻一翻蚂蜂窝或者孤独星球上关于伊斯坦布尔的旅行推介,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地下水城、大巴扎、王子岛、加拉塔、土耳其烤肉/烤鱼等等。这些景点,在网上搜一搜,看看图片,再找几篇稍长的但是文笔一水的味同嚼蜡的旅行日志看看,兴致就可以先打个八折了。这样挺好,不必抱着太大的期望,就当做换个环境休息两天。查天气预报,前两天阴天下雨,除夕和初一天气放晴。不赖,坏天气能截住一大批游人。
预定的旅社就在蓝色清真寺旁边。伊斯坦布尔不单单只有蓝色清真寺,坐电车,基本每一站旁边都可以看到清真寺。圆顶,四个塔柱,门楼,环廊,礼拜厅,模式基本都差不多。阴冷的天气下,从远处看,莫名的让我想起哈里波特里的魔法学校。这些清真寺大都建于奥斯曼帝国时期(科普一下,奥斯曼帝国是一战之后才解体的),风格和北非地区,比如阿尔及利亚,的清真寺风格不同。北非地区的清真寺多数是上世纪独立运动之后建造,而且受制于财力和物力有限,大都建的很局促,平顶式的祷告大厅,再无附属建筑陪衬,看着有点落魄。
进清真寺里面参观,恰巧到“五功”的时间。尽管游人熙熙攘攘,礼拜厅内的教徒们毫不受影响,虔诚的跪拜在地上诵经,古兰经的咏叹声在穹顶上回响。后来去托普卡普皇宫参观,印象最深的不是里面唐宋明清时期的中国瓷器、琳琅满目的蓝宝石和翡翠、直径一米五的大铁锅,而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坐在一本石刻版的古兰经盘,拿着一本古兰经慢慢的朗诵。
相对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倒冷清的多,完全被改造成了一个博物馆,尽管那繁杂圆柱、大理石拼贴、炫彩的壁画依然保存完好,但被剥夺了原有的功能,总是一种遗憾。反而独立大街旁圣安东尼奥教堂(天主教)更有人情味。前排的长椅上坐着来朝拜的教徒,低头默默的祈祷,连游人手机的快门声都显得小心翼翼。我拿了一根蜡烛在壁龛里点燃插上,也算是一种新年祈福吧。
可能是职业习惯,参观古建筑的时候有意去查看排水系统的设计。伊斯坦布尔的路面雨水收集以明渠为主,这个设计本身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素质要求非常高。一个垃圾遍地、尘土飞扬的地儿绝对不敢采用这种设计,一场大雨之后排水篦子就堵了。占地平方米(相当于1.5亩)的地下水宫(准确的说应该是水池)更壮观。里面全是9米高的圆形大理石立柱做支撑,穹顶的水滴不停的滴落在水池里,
虽然水池里的水位很浅,但里面却养着非常多的鲤鱼。此地原是6世纪拜占庭时期因战争原因而建的贮水池,奥斯曼帝国时期废弃,十六世纪被荷兰人发现再次重见天日。
游玩一圈,去大巴扎购物,巴扎对应于阿拉伯语的bazaar,意为集贸市场。最近在读《追风筝的人》,里面多次出现这个词。购物实在不像我的风格,还好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都充满了异国特色,看看也是种享受。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精致的土耳其挂毯,浓烈伊斯兰风格的金银首饰,蛰居在角落里的土耳其烤肉店,穿梭在人群中的送茶小哥,头顶穹顶上熠熠夺目的马赛克拼贴画,看到亚洲人就疯狂拉客的干果店和香料店老板(土耳其糖实在是太甜了)。和同伴从这头走到另外一头,背包也逐渐被糖果、围巾、手套塞满了。
出口处是一座清真寺,大群的鸽子聚在门口抢食游人散落在地上的小麦粒。有人专门兜售这种鸽子的零食,拳头大的一小包。两个小孩子兴高采烈的追着鸽子跑,看到我拍照,一脸正经的怒视我。进去转了一圈,出来看到一家卖花的店,走过去瞧瞧,竟然都是菜!生菜,小白菜,菠菜,香菜,苦菊等等,一小丛一小丛的挤在掌心那么大的小花盆里,这卖菜籽的老板实在是有创意!
我以为自己够路痴了,没想到同去的哥们按着导航都能走错路,而且刚刚走过的路都记不住。不过还好他的特质带着我们去了博物馆,记录了当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的战争场景。设计师将博物馆的圆顶绘制成了一张巨幅战争画面,配以音响效果,仿佛身临其境中体验着当年攻城的惨烈。
博物馆就坐落在古城墙外面,城墙年久失修,残垣断壁。走了半个小时才找到一个能爬上去的地方。城墙分内外两层,外层不到三米,内墙高过十米,远比西安城墙和开封古城墙雄伟。或许是因为拜占庭帝国是东正教国家,后来的奥斯曼和土耳其都是伊斯兰国家,宗教之间的不相容导致这个历史赫赫有名的城墙就这么被冷落荒废了。
路途上总会遇到一些萍水相逢的人。旅店的主人,免费为我们将标准间升级为家庭房;餐馆的老板,因为除夕晚上在他家店里吃水饺,其特意为我们加了调料;便利店里收听中国春晚的小哥;还有去王子岛在轮渡上认识的兄妹,大学三年级,学习建筑设计,还有两年毕业,也和当年我们一样正在考虑毕业后的去向。可惜我在旅途中不怎么爱说话,经常把想和我攀谈的外国友人晾在一边,工作中说话太多、心思用的太重,闲暇的时候就想当个哑巴、白痴。
四天伊斯坦布尔假期,玩的不赖。
面对这个世界,多一点思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